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模擬考作文──「專注的收穫」佳文賞析暨講評/畢仙蓉

 歷史資料《畢老師的寫作裁縫室》
舊平臺
http://203.64.159.93/plogxx/index.php?blogId=21 
已無法呈現紀錄
今移至此平台http://bcrtw72.blogspot.tw/

【說明】
「專注」就是全神貫注、不三心二意、目標專一,要成為高手之前,唯有用心專一,才能夠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當然我們不需要像王羲之那樣因專研於書法而誤食墨汁饅頭;也不需像牛頓那般全心致力於科學研究,而失去愛情,但生命短暫,如果天天三心二意,必將一事無成。現在要請你想一想,你曾經專注過什麼呢?或是你曾經聽聞過什麼專注的經驗?不論結果如何,從中你汲取到什麼收穫呢?現在請就你的經驗、感受或想法,寫下「專注的收穫」一文。〈模擬考作文題〉
範文一   作者:汪艾陵
      一些成功的人在分享自己的奮鬥要訣時,總常提起兩個字──專注。這是他們各自在不同領域中,闖出一片天之後的共同特色,因為他們都知道:唯有集中自己的精神,將所有注意力,放在當下要做的事情上,才有可能做出亮眼的成績。
      曾經,我對於他們的說法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總覺得如果在同一段時間內,可以做好兩件事情,不是「事半功倍」嗎?於是我上課時習慣一邊聽課、一邊寫著自己的作業;吃飯時,也是一面進食、一面看著手上的書。表面上,在同一段時間裡,我好像已經完成了許多事情,其實不然。上課寫作業,雖然把功課完成,但最後會發現:交出的作業,錯誤百出,而且該堂課所教的知識也無法完全吸收。吃飯時看書也是一樣,不但消化不良,書也沒有真正讀進腦海裡,花費的時間更會比平常專注於一件事情時,更多上許多倍。
      自從發現這個道理,我才相信那些成功者所說的話,趕緊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漸漸地,我也愈來愈能體會「專注」所帶來的效果。雖然看似不能在同時間完成許多件不同的事情,但是當下的工作卻能有比以往更好的效益,並且可以逐次的縮短完成時間──這才是真正的「事半功倍」。
     「一隻手難抓兩條魚,放棄是為了把目標抓的更緊。」當我們三心二意、躊躇不前時,或許早已可以完成其中一項目標。唯有全神貫住,才能將事情做得更好。「專注」的態度,讓我領悟了這個道理,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穫。
畢老師講評
     艾陵寫出了一般學生常有的毛病,雖然是很普通的題材,但在說理上,層次井然、有條不紊,加上前後兩種學習態度,映襯鮮明,分析也透徹,是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文章。尤其結論出現名言錦句,又是不常見的句字,除了意義與本文主旨貼近,也對全文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加深了文章的內涵。這是一篇在結構上很完善,在說理上很清晰的作品,頗獲青睞。
已作修改處:作者原句是「經常聽到一些成功的人在分享自己的奮鬥要訣時提起兩個字──專注」:句子過長,讀來不能換氣,甚是折磨讀者,也造成文氣不暢的現象。改善作法是在換氣之處斷句,並且將句子精簡而成「一些成功的人在分享自己的奮鬥要訣時,總常提起兩個字──專注」。

範文二   作者:林品岑
     專注,此時所有的意志皆集中於某一點,除此之外的世界,只剩虛無。
     我拿起畫筆,開始在白淨無瑕的背景揮灑色彩。心中的畫面逐漸勾勒成形,我的心思也全數灌進這個自己親手創造的世界。一望無際的金黃稻田,穿梭其間的蟲鳴鳥叫,碧藍如水的浩瀚蒼穹……,隨著畫筆的律動,所有景物一躍而上。筆下的畫布有了生命,我拿出更多色彩,讓剩下的活力在搭配調和中孕育。
    此時的我像是身處另一個國度,拋開一切紛擾,徜徉在與世隔絕的秘密花園。無拘無束,沒有人會阻撓我的盡情揮灑。農家、小河、遠山,構成一幅閒適的田園景象。我能感受,灑在身上的和煦陽光和那迎面而來帶著稻香的夏日微風。我的身體依然坐在家中的木椅上,我的心,卻已隨著手裡握著的畫筆,飛向彩虹的另一端。終於,點下最後一筆,簽上名,剛才的一切像一場夢,華麗卻不真實。望著自己的作品,微笑無聲地蔓延到了嘴角。     
    六個小時,從我拿起畫筆的那一刻,居然過了整整六個小時。時間的流逝,對於心無旁騖的我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在這樣放開一切的過程中,我得到快樂,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只有在不受打擾的環境下,完美的作品才會誕生。其實,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須要專注地去完成。唯有專心致志,才能將成果推上巔峰。在攀爬的過程中投入專注,沿途的危險將不再是考驗,呈現在眼前的,是攻頂後的那份喜悅。

老師講評    品岑的寫作風格與艾陵大異其趣、各有千秋。細膩而不華麗的詞藻,總能使讀者輕鬆愉悅地往下讀去。用字遣詞從不馬虎,諸如:不說「逐漸成形」,而要加上「勾勒」二字,使畫面多了一點動作,句子不會平板無味。又「金黃」與「碧藍」的色彩,也使文章多了視覺的美。不說「天空」、「產生」,而說「蒼穹」、「孕育」,這又是文學上的造詣。不只說「陽光」,而要加上「和煦」;不僅說「夏日微風」,而要加上「帶著稻香」的夏日微風;不說「椅子」,而要說「木椅」,這些都使文章多了視覺或嗅覺上的享受,也豐富了文章生命。
發現文章問題    
「終於,點下最後一筆,簽上名,剛才的一切像一場夢,華麗卻不真實。」所謂「剛才的一切」是指哪一個部分呢?是指二、三段嗎?如果是說它們不真實,豈不說自己從未專注於畫圖上,而僅是拿著筆在幻想,從未下筆?那麼與全文主旨不就背道而馳?但第四段又強調自己是專注的,所以顯然是這句話有語病,而非自己不專注。因此建議將「剛才的一切像一場夢,華麗卻不真實」刪除,改成「終於,點下最後一筆,簽上名……。望著自己的作品,微笑無聲地蔓延到了嘴角。」

一般學生問題
一、談的對象是同一個時,不斷出現同樣代詞,造成累贅不流利的現象。如:「好幾次,我做事的時候,我無法專心,我總會被旁邊的事物吸引,我因此嘗到失敗的滋味,而我卻總是不能記住教訓。」改成「好幾次,我做事的時候總是無法專心,常被身旁的事物吸引,也因此嘗到失敗的滋味,但始終還是無法記住教訓。」如此不是顯得流利許多嗎?反觀原本的句子一直「我我我……」,難道不顯累贅嗎?

二、將主旨與他義混為一談:有些學生強調做一些事不該專注,如打電動或看電視的時候,理由是這些事會使人玩物喪志。乍看頗有道理,實際是誤解旨意。有些事物,會對人產生負面的影響,不是過於專注作它們的關係,而是選擇錯誤的關係。如果學生沒把握會不會偏離主題,就不要舉這方面的例子,以免畫虎不成反類犬。



範文三   作者:黃偉強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專注於某件事物上的時候。當人專注,就很難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直到事情完成或有所收穫為止。
   
從小,我每天都看到爸爸拆裝許多的電子產品,從輕巧方便的手機到巨大笨重的冰箱不等,他都修理過。爸爸又像一個全能工般,第一次接觸就能徹底摸清機器的構造,尤其他對電腦特別在行,五花八門的電腦,他都遇過。
   
常常,我聽著爸爸與他的客人討論電腦的問題,耳濡目染之下,我也能差不多想出個所以然。一天,不知爸爸是心情大好還是中了樂透,他突然心血來潮,搬出一堆零件和機殼,叫我憑著這些年來所記得的零碎片段拼湊成的記憶,去組裝一臺還是零件的「電腦」。
   
於是我開始專注地思考,思考要如何把眼前如此繁多的零件──如炒大總匯般──融入一個空心的機殼。平常,我是個使用者;現在,我卻是個生產者。
   
我花了大半天才組好我所專注的收穫──一臺完整的電腦。在這期間,我憑著多年來的記憶、本身的興趣,以及爸爸在旁技術指導,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這臺電腦被我給搞定了。這是我心無旁騖所得到的收穫。
   
雖然我沒有像牛頓般──為了解開科學的難題而廢寢忘食,甚至連親朋好友造訪他家都不知道,但是我成功了,這是我的專注所換來的喜悅。老師不也常提醒我們:「作事要專注,才有效率」嗎?果然如此! 

畢老師講評
   
這是一篇溫馨卻也具學習意義的小品文,值得再三回味。文中可見作者的孺慕之情,但並未因此偏離主題,畢竟文章有三分之二是談自己學習的過程。

發現文章問題
   
許多學生對於何時該用「這」,何時該用「那」都無所謂,其實還是有區別的。如這篇文章,作者在第二段進入「回憶」的階段,這是開始談「過去」,所以像「現在,我卻是個生產者」中的「現在」,並非只作者在寫作的現今,所以必須改成「當下」或「當時」。至於「在這期間」、「這臺」、「這是」,也都應紛紛改成「在那期間」、「那臺」以及「那是」。
   
「思考要如何把眼前如此繁多的零件──如炒大總匯般──融入一個空心的機殼」這是經老師修改後的句子,原本作者是這麼寫的:「思考要如何把這麼繁多的零件如炒大總匯般融入一個空心的機殼。」這麼寫,也無不可,只是讀來無處換氣,頗不流暢,因此擅用破折號,一來多讓老師看見你知道善用標點符號,一來也使文氣暢達許多。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