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就是要你記得我──談文章收尾/畢仙蓉老師

歷史資料《畢老師的寫作裁縫室》
舊平臺
http://203.64.159.93/plogxx/index.php?blogId=21 
已無法呈現紀錄
今移至此平台http://bcrtw72.blogspot.tw/



    「就是要你記得我」發出這個聲音的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每一次的「作文題目」。如果作文題目也會說話,他可能會常常生氣學生怎麼寫著寫著就把他遺忘了。他一定希望學生把他的存在告訴讀者,就像題目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這個題目會開口說:「同學!就算你開場忘了介紹我,本論也忘了我才是主角,好歹最後也要向人家介紹我吧!我不就是你請來要介紹給大家的貴賓嗎?怎麼一直讓我坐冷板凳,到最後還將我扔下不管?」
       文章結尾如果不能巧妙的放入題目,以再次提醒讀者關於它的重要性,那麼又何必要以它為題呢?可惜很多學生就是喜歡擅自更改題目──我不是指直接將題目畫去,而是全文從頭至尾不讓讀者看出他寫的是哪一道題目,又或者讓讀者誤以為他寫的是某一道題目──但偏偏這些都不是規定的題目!好比「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雖然它談的就是關懷、付出、奉獻、造福……等相關道理,但學生就是不提及「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讀者即聽眾,他們是用眼睛聽作者內心的聲音。其實作文和演說有許多相似處,最大的相似處是:要讓讀者(或說「聽眾」)從頭至尾清楚地知道說話者(作者或演說者)今天跟大家談的主題是什麼。當然我不是說文章從頭至尾的每一段都要出現題目以提醒讀者(因為過猶不及,頻繁地強調題目,會使文章顯得呆板),但是每一段的材料都要與題意密切相關,特別是結論更應該讓文章有完整結束的感覺。所謂「完整的結束」,就是強調主題,讓讀者清楚地知道你今天談的重點,也明白為什麼要舉那些例子的原因了。在這方面,演說與作文有點兒不同:建議演說者在開頭、本論與結尾都各強調一次題目。為什麼?消極地說,是以免聽眾注意力不集中而誤以為你偏離主題;積極地說,是讓聽眾覺得你思路清晰,每處都不離主題。作文不這麼強調,是因為「文無定法」之外,也是因為避免文章僵化。
       以下即以國二這次段考作文為例,除了黃若嫣的作品在收尾上無大礙,其餘在這部分,均有修改前後的不同呈現給各位,作者同意刊出,就讓我們一面聆聽他們的故事也一面了解他們在文章收尾上的優缺點吧:
 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國中部】 一百學年度第一學期 第一次定期評量                 
二年級國文科試題卷  範圍:寫作測驗  
命題人員:畢仙蓉老師     審題人員:賴憶姿老師  
說明:    
    印度國父甘地曾說:「以簡單的行為愉悅他人的心靈,勝過千人低頭禱告。」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在於有人不吝讚美,有人願意分享,有人願意奉獻。也許僅是一句肯定的話,也許僅是分出一小份點心,也許僅是伸出手這樣的小小動作……,都可以使人對生活充滿希望,使人有奮鬥下去的勇氣。請你以【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為題,回憶自己關懷他人或為團體奉獻的事蹟一則,它必須包含事件的過程以及你個人的心理變化,最後說明從中的領悟。須注意文章結構,中心思想要明確。題目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須加新式標點。※ 不可在文中暴露個人身分(不可以在文中使用自己真實姓名與校名)。
※ 不可以使用詩歌、小說或書信寫作。 
不及500字作品,思想不盡發揮,故未能達五級分。
注意事項:
一、請於寫作測驗答案紙上作答。
二、請用本國文字書寫,且避免網路用語。
*三、作答時,請務必使用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不得使用鉛筆

範例一作者:黃若嫣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有時我們只需要一雙手的溫暖,就可以擁有足以改變局面的勇氣與力量。又或者我們的一些微小的關懷,可以讓別人的心靈獲得釋放……   曾經,朋友被別人惡意中傷,她哭了,就跟那天的天氣一樣,她還站在雨中,雨伴著淚,從她臉上一道一道地滑落。我知道,她不想讓人發現她流淚。雨停了,她將臉上的淚痕抹去,換上特有的笑臉繼續跟大家閒話家常。但我知道,她的心深深的痛著,那些話,是她心上的疤痕。那一天的下課時間,她一直站在陽臺上,往地面遠眺。我緩緩朝她走去,她對我說:「雨過天青的彩虹總是特別美麗,但此刻的彩虹好似失效了,不能帶給我力量,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傷痛與悲哀。」  「跳下去,是否就可以一了百了?」當她這麼問時,我愣住了,但轉瞬間我回答:「很多跳樓自殺的人,在跳下去那一刻就後悔了,因為世界上有人需要他,有人愛著他,有人相信他,而且生活上碰到的並非全然是壞事。他們都很慶幸活了下來,重新體驗生存的美好。死亡並不能改變什麼,你的冤屈只有自己才能洗刷。」然後,我靜靜地陪在她身邊。隔天早上,她毫髮無傷地走到我面前,跟我道謝。那一天,我心情一直很愉悅,我知道我成功引導了一個迷途的人。
   有幾分熱,發幾分光。只一雙手、一句話、一個肩膀,就足以改變世界的走向。散發著熱情,啟航吧!為拯救迷途小羊作戰,行動!

範例二作者:陳涵容

原本結尾是:……自己看著豐碩的成果和獨居老人快樂的笑容,心中頓時雀躍不已,原來幫助別人可以這麼快樂。」
評論:看官會不會以為本文題目是「關懷獨居老人」或是「助人為快樂之本」呢?後來建議涵容修改,就是各位所看到的完整作品了:

    做一件很小的好事,對被幫助的人而言,意義卻是非凡的,只求付出,不求回報,更能讓所有的人都快樂。  
    還記得某一年的夏天,正值放暑假的時節,阿嬤帶著我和妹妹一起去「訪貧」。所謂訪貧,可不是隨便看看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要什麼物資就好,反而是要協助他們打掃住家,或者是幫忙照顧病患。因為對象大多數是住在山區的獨居老人和經濟困難的單親家庭,又或者是隔代教養家庭,所以這些家中大人時常因為出去工作而單獨把老人、小孩留在家裡。我們必須帶著藥品、衣服和食物沿著崎嶇的山路,開一個小時的車才能到達受訪者的家。  
    當天參訪的是一位獨居老人,甫下車,便看到一位坐在輪椅上,行動不甚方便的婆婆。我們趕緊把要用的東西搬下車,分成三組人馬 : 一組照顧婆婆,一組打掃環境,另一組把帶來的東西整理一番。我被分配到第二組。  
    首先要打掃的是廚房,一進門,蒼蠅就一隻隻的撲上來,想趕也趕不走,我們立刻戴上手套,把地上不知多久沒有清洗的碗盤一次全洗淨,又把櫥櫃和地板都擦了兩遍,這才鬆口氣。  
    接下來,要挑戰的廁所,牆上都長滿黴菌,大家努力的刷了半小時,牆壁卻看起來跟沒刷過一樣,這時有人拿了一瓶醋進來,往牆上刷,看起來效果還不錯,終於又克服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忙了一早上,午餐迅速的被搶個精光,婆婆看到大家把家裡整理得那麼乾淨,也笑呵呵地告訴我們許多她年輕時的故事。每個人都是那麼認真、辛苦的打掃,自己看著豐碩的成果和獨居老人快樂的笑容,心中頓時雀躍不已,原來散發自己身上的光與熱是多麼快樂的事。

範例三作者:袁苙芸

原本結尾是:「不敢說自己有奉獻,我只能說加入那團體真好,希望未來我伸出的那雙手也能幫助更多人。」
評論:猜猜看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我最喜歡的社團」還是「我的希望」?又或者是「談助人」?都不是!請看苙芸修改後的完整作品:

    記得一句諺語:「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自幼,我就被師長教導要成為一個「手心向下」的人──它可以是讚美、分享或奉獻,是個可以讓人充滿希望,有著熱情的動作。  
    猶記小學時,思想還很幼稚,當時發生一件事:  
    奶奶身為環保委員的關係,週六清晨必須早起打掃社區附近的公園或馬路。起初我對於這件事十分厭煩,離開溫暖的床,沒有同齡的小朋友陪伴,加上得拿著掃把、垃圾袋滿街跑……,每次走在街上都是「臭」臉迎人。  
    持續幾個月後,發現打掃的人愈來愈多,大家爭相搶掃具,原來,社區的伯父、伯母們看到連小孩子都來幫忙,便拉著家中小孩一起加入打掃行列。隨著人數增多,打掃的範圍也愈來愈大,每每看到滿載落葉的卡車,心中就油然升起一種喜悅……,因忙碌而留下的汗水原來是甜的!看著大家努力的身影,真高興我也是這團體的一分子,但也後悔當初厭煩打掃的心態。  
    隨著年紀增長,課業壓力大,補習的時間也跟打掃時間衝突了,至今我仍忘不了大家同心協力為社區環境辛苦勞動的身影。原來地上的一花一草都是世人的奉獻。  
    愉悅別人的心可以很多種,就算是一句肯定的話,也能讓人充滿希望。不敢說自己有奉獻,只能說加入那團體真好。希望未來我伸出的那雙手,也能讓更多人發光發熱──讓他們用同樣的心去幫助更多人。 
範例四作者:蕭佩宛

原本結尾是:「簡單的行動,就能使世界變得更美、更溫暖;簡單的行動,就能使大家變得更有勇氣,使生活充滿更多希望。」
評論:題目像不像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又或者「心動不如馬上行動」?還是「簡單的行動」?佩宛也覺得有必要修改,而經過修改後,完整作品如下:

        印度國父甘地曾說:「以簡單的行為愉悅他人的心靈,勝過千人低頭禱告。」一個小小的舉動,或許就能使人充滿鬥志;一句關懷的話語,或許就能使人產生勇氣,繼續前進。   
    那天,因為哥哥的因素,我參加了基金會,看到許多與哥哥同樣生病的人,令我大吃一驚:原來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是「缺了零件」的!有一位妹妹大約國小三年級,那時,她想拿掛在牆上的面紙,卻怎麼跳也拿不到。看她臉上那種挫敗的表情,令我覺得,這世界怎麼那麼不公平,我能長得這麼高,而她卻注定矮人一截。   
    我走了過去,幫她抽了幾張說:「加油!你人小,志氣高喔!」一句短短的肯定與勉勵,卻使她重新拾回笑臉,對我說了句「謝謝!」她臉上那種充滿希望與鬥志的表情,使我覺得:雖然身高比不過常人,但心裡的鬥志卻不少於我們。   
    看著那些「小巨人」,雖然他們的身高拚不過別人,但他們的成就卻勝過了他人。正因為他們在這方面輸了別人一截,所以在學習的路程中,總會努力的學,最後人們想起他們時,不是同情,而是敬佩。
    一句短短的肯定,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可以是改變他人的藥方,端看你、我是否願意開給他人這帖藥方罷了。簡單的行動,就能使世界變得更美、更溫暖;簡單的行動,就能使大家變得更有勇氣,使生活充滿更多希望。所以朋友!不要吝惜你的能力,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吧!

範例五作者:林昱伶

原本結尾是:「這世界就是有人願意多付出一分關心,多散發一分熱,我們身邊才會多一分光明。」
評論:昱伶很清楚地告訴大家她所寫的題目是什麼,但她又嘗試將例子與題目融合,完整作品如下:

   「有誰願意幫忙布置教室?有誰願意犧牲暑假一兩天的日子來打掃教室?」老師曾這麼問過我們。當時班上沒有人回答,直到她提出獎勵,大家才開始動心。
    那年暑假的某一天,我來到班上,卻只有看到幾位同學。第一天,教室跟廢墟一樣,垃圾滿地,天花板幾乎都是蜘蛛的傑作,地上有蟑螂四處爬行……令人駭心不已!
    當時,我腦袋一片空白,不知從哪裡著手,幸好有英明的老師指導,大家分工合作,打掃兩天就煥然一新了。那兩天,一開始我頻頻抱怨,後來想到日子總是要過的,自己何必過得不開心呢?從那時候起,我有一個想法:
    當初,我真是燒壞了腦袋,竟然還要老師獎勵才去做!這間教室未來也是我要使用,如果沒有打掃,以後就得在「廢墟」上課!而且暑假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能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不如勞動筋骨。想想同學看到新教室的笑容,我會多有成就感!多作一點好事,多積一點福報,豈不一舉兩得嗎?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很多人需要幫助、鼓勵與支持,那誰要去幫他們呢?陳樹菊阿嬤,在菜市場賣菜,辛苦尋得的錢幾乎都捐出去,捐給弱勢兒童或建造圖書館等;珍妮麥斯威爾,曾經是位大企業家,但她辭去了工作,跑去幫助那些非洲小孩,組成了一個組織──非洲之心,教導他們最基本的生活……
    這世界就是有人願意多付出一分關心,多散發一分熱,我們身邊才會多一些光明,他們不僅自己擁有熱情與光芒,也讓世界許多角落因他們而更美麗,就像我和同學願意犧牲一點時間,換來乾淨的教室一樣! 
範例六作者:楊育琳

原本結尾是:「假如有一分熱忱要去幫助別人,就盡力去做吧!可以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有一分熱,就要發一分光,使別人感到溫暖,但這不是人人都行的喔!」
評論:原本給育琳熱烈的掌聲,但掌聲至最後一句時略為縮小了。為什麼?瞧!她的結尾是不是讓人清楚地知道題目就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呢?可惜結語「但這不是人人都行的喔!」顯得消極了些,應改成積極的、使大家有信心去實行的句子,這樣才能達到鼓勵眾人實踐的目的。以下就是她修改後的完整作品:

     憶起剛上國中的那個暑期輔導,班級要進行教室布置,老師精挑細選,把有能力在這項領域上發揮的同學,集合作計畫,為的是讓教室更美麗。  
    組別分配妥當後,開始計畫各組要布置的地方,我們這組負責小白板旁的布置。同學在製作過程中,分配也勻當;合作之中,我們更了解彼此,也讓大家的學習環境更舒適,從此不必只須盯著書看,世界各國的建築,都融於教室,五彩繽紛,奇特無比!   
    教室布置大概完成後,還有教室講臺上的層面不是那麼好看,所以在大家的表決下,請同學購買木質地板的DIY片。當時老師詢問有誰可以幫忙購買,我雖然不知到哪兒買,卻也不知哪來的勇氣舉起手來,說:「我可以幫忙!」當下好害怕,不知到底能否買到?  
    放學後,我把要購置的事告訴媽媽,媽媽帶著我ㄧ家一家去找……。一家沒有,兩家沒有,我想著:「既然已經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後終於找到有販售的地方,於是興奮地買了好幾包。  
    助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就像我幫助班級購置物品,不但使環境優雅,還使自己增添福報。當然也不要去想有什麼好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舉手之勞本就應該,假如有一分熱忱要去幫助他人,就盡力去做吧!可以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有一分熱,就要發一分光,使別人感到溫暖──這是人人可行的事!  
範例七作者:蔡易軒

原本結尾是:「即使你覺得自己的力量微弱,但在需要的人眼中,可能是一線希望。」
評論:題目是什麼呢?猜不到吧!易軒決定修改得更明白點兒,全文如下:

        世界上有許多人,時時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心力。無論是募款援助偏遠國家的孩童,或說一句讚美的話,即使是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讓對方找到生存的意義。那麼這還是件「小事」嗎?  
    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到中國大陸自由行,導遊爸爸帶我們走在街道旁,邊走邊參觀。走著走……卻看見路旁有個跟我年紀相彷的女生,她拿著書包,坐在路邊,把頭縮在手中。只見她的前方放了一塊木板,上面寫著「少兩元搭公車回家,請善心人士幫忙,謝謝!  
    路上的行人來來往往快速地走過,對她視若無睹,似乎沒有要停下來幫助她的意思。天色也越來越暗,我心裡想:如果真的到天黑了還沒有人幫他,那她就只能露宿街頭了,多麼可憐啊!之後,我摸摸口袋中剩餘的零錢,那是打算拿來買飲料的錢,但是跟前,有人比我更需要這些錢。所以我想都沒想,就把它全給了那女孩。  
    那女孩接過我手中的零錢,不停的向我點頭道謝,還說如果不是我,她就不知道要坐在那兒多久了。看到那女孩的笑容,我的心情也愉悅了起來,當下體會到「成人之美」的喜悅。不久後,女孩便笑著跟我道別,離去搭公車回家……  
    直到現在,我彷彿還看見她那如向日葵般燦爛的笑容,令我印象深刻。  
    即使你覺得自己力量微弱,但在需要的人眼中,可能是一線希望。  
範例八作者:徐宇璇

原本結尾是:「付出一點,讓對方充滿希望。」
評論:沒有規定結尾要多長,短短的一句也可以有餘音繞樑的功效,但這句會不會令人以為題目是「談奉獻」或「付出一分力」呢?總之,仍未見到「發一分光」的意思。後來宇璇做了一點修改,完整作品如下:

        一個小小的付出對自己來說可能沒什麼差異,但對他人來說可能就影響很大,因為有可能讓他成功。記得我也有一次難忘的經驗:   
    有一次,媽媽帶我去百貨公司買衣服,途中路過地下道。地下道裡住著許多貧窮的人。那時候是冬天,他們卻只蓋著一件殘破不堪的外套,地上只鋪著幾張小小的報紙,我看了十分心疼。就算他們不是我的親人,我還是很難過。他們穿著一件薄薄的衣服,我卻裹的一層又一層。晚上睡覺時,我蓋著能夠保暖的蠶絲被,躺在舒服柔軟的床上,旁邊還放著一臺暖氣機,可是他們……。我不時感到自己十分幸福,也想盡一分力量來幫助他們。 
    「該回家囉!」媽媽牽著我的小手,準備離開。「能不能再走一次地下道?」我問。於是我們又走了一次,我的手中拿著小白兔零錢包。「給你!」我拿出十塊錢放進他的盆子裡,就這樣,我手中的零錢一個一個發出去……  
     那次的經驗讓我十分難忘,現在想起,那情景又在我眼前重播一遍。這讓我確確實實的感受到什麼叫做「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雖然我只給了他們十塊錢,但這十塊錢一定幫了他們一個大忙。雖然那小小的十塊錢,是我收兩次垃圾的獎勵,但我並不會覺得可惜,反而心裡有說不出的快樂。  
     燃起一點心中的熱火,讓對方充滿希望與光明,何樂不為呢? 
範例九作者:王伊汝

原本結尾是:「現在的都市孩子,很少會希望父母買書給他們,但那些偏遠地區的學童卻只因為別人捐的書就高興萬分,我們是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
評論:「身在福中不知福」有抱怨的意味,建議不要放在結語,以免讓人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共鳴,不如積極、向上或令人省思的好,例如可以改成:「我們是不是該懂得惜福呢?」不過即使做了這樣的修改,文章還是會令人誤以為題目是「惜福」,而非「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伊汝所選的題材很棒,若不將結尾做修改就太可惜了。幸好她完成了作品:

     如果一個人能夠出自內心的快樂,應該不只是有足夠的物質,更是因為有他人的陪伴與關心。  
     憶起小時候家中有許多繪本,我和哥哥長大後,自然就很少去看它們。所以媽媽決定透過朋友,將繪本捐給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書捐出後不久,媽媽的朋友就覺得那些孩子好像不知道如何「看繪本」,於是我們一行人決定到那偏遠地區為他們講故事(讀繪本)。沿途的風景、空氣都與都市截然不同,有「鄉下的感覺」。
     到達目的地後,小朋友一個個排排坐,並且大聲的與我們問好,感謝我們捐書給他們。在與他們一起看書、玩耍期間,我了解有些人家中沒有浴室,洗澡時還要到處向別人借;有些人沒錢裝熱水器,冬天時只好用冷水洗澡;有些人每天上學,都要走好幾公里路呢!    
     那裏的生活實在與都市相距甚遠!都市有公車可坐,但我們上學時還是會吵著要爸媽載,一小步路也不願意走。我們不但有熱水器,甚至還有游泳池。我們有許多學校可以選擇,想上哪所就上哪所(除高中、大學或某些私立學校)。不只是有書,我們還有電腦、電視和電動玩具。他們連生日禮物都沒有,我們卻吵著要智慧型手機。如果當時我沒有去陪那些孩子,可能永遠都不了解自己有多幸福。    
     現在的都市孩子,很少會希望父母買書給他們,但那些偏遠地區的學童卻只因為別人所捐的書就高興萬分,我們除了要懂得惜福之外,是不是應懷有一份熱情實地去協助他們呢?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
範例十作者:張晏慈

原本結尾是:「我們做的一些善事,老天爺也都會看在眼裡。好心就會有好報,別懷疑!那麼我們就更應該把這個世界變得更溫暖、更有人情味!」
評論:題目是「善有善報」?「人間處處有溫情」?皆不是!於是晏慈做了一點點修改,完整作品如下:

        還記得,小時候,總會看見路上走著一位白髮蒼蒼,佝僂的老婆婆,她推著載滿寶特瓶、紙箱和其他資源回收物的推車……  
    從自己出生以來,從來沒有擔心三餐吃不飽,衣服穿不暖的問題,總是很訝異地看著那孤單的背影,懷疑這世上怎麼會有像老婆婆一樣窮困的人?  
    隨著年紀增長,遇見的事情也更多了,這才發現:無家可歸,三餐不繼的人,處處可見。媽媽也會教導我:「不要以有色的眼光去看人,更不可以鄙視、嘲弄他們!」學校的老師也告訴我:「要時常關懷弱勢的朋友,時常伸出援手。」直到有一次上國文課,我所敬愛的國文老師和大家聊了一個關於一群人援助非洲落後地區的故事,我從中認識了偉大的組織「非洲之心」,以及它的創辦者──珍妮.麥斯威爾。  
    這位偉大的創辦者,她的種種事蹟,都深深地感動我!從那一刻起,我下定決心,向她學習!當天晚上,和家人吃完晚飯後,很幸運的,就像老天爺在開導我似的,遠遠的,就聽見了沉重的腳步聲,夾雜著車輪摩擦路地所發出的聲響。我馬上把剛才從小吃店打包回家的炒飯,拿給那位辛苦的老太太。  
    當她從我手中拿起熱騰騰的食物時,那感激的眼神泛著淚光,是多麼令我安慰!從那次的事情以後,我發現這世上,其實還有許多我們無法想像的窮人,他們每天都過著膽顫心驚的生活,哪怕在路上,就發生意外,或在家中的孩子,因為沒飯吃,沒錢看醫生,而離開了這美好的世界!他們,都非常需要我們一點點的幫助!我也會提醒周遭的朋友:時常關懷那些日子過得很苦的人。  
    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付出一點心力,我相信,許多人都可以過得好一點。我們做的一些善事,老天爺也都會看在眼裡。好心就有好報,別懷疑!那麼我們是應該把這個世界變得更有光、更有熱、更有人情味! 
範例十一作者:林家瑄

原本結尾是:「藉由這個活動,我學到:助人有時比受人幫助更來得幸福。多多關心身邊的人,會得到更大的幸福與快樂。」
評論:難不成題目是「助人為快樂之本」?錯!「施比受更有福」?錯!「關懷身邊人」?還是錯!那麼家瑄是不是該將結尾做個修正呢?請見她修正後的完整作品:

     猶記四年級的暑假,因媽媽是慈濟志工的關係,我參加了這項特別的活動……  
     大清早,一行人來到慈濟台中分會集合為旅程做準備。上了車,有二位師姑教大家手語,而我因第一次接觸便好奇的跟著學。學的過程中,手常常打結,有點小挫折,心想:為什麼大人們做起來那麼輕鬆,我卻搞得亂七八糟?媽媽看到我垂頭喪氣的樣子,便分解動作、放慢速度地重新教我。快到目的地時,我終於學會了!  
     目的地是一間老人安養院。甫進門,還有點膽怯,唯恐裡面住的是一些精神異常的老人家,因為電影情節裡住安養院的不是脾氣古怪就是行為異於常人者。我還是鼓起勇氣、緊緊抓著媽媽的手走了進去。進去後,才發現自己的荒謬。  
     那些老人家各個臉上掛著和藹的笑容,眼中流露出欣喜的神情,就像是小孩子看到糖果般高興。我心裡的大石頭也放了下來,不過還是有點緊張,所以不敢去擔當對他們噓寒問暖的責任,因此便跟著其他人去做其他事。  
     首先我們打掃各樓層,大人拖地,小孩負責把地板拖得亮晶晶--這可難不倒我。分配妥當,大家開始奮力地工作。安養院的走廊很長,所以我們小孩子當然不會錯過玩耍的機會抓起拖把,站到起跑線上,「衝啊!」大夥兒誰也不讓誰用力地往前飛奔。經過來回幾次的「衝啊!」之後,地板拖得亮晶晶,我們也流了滿身汗。  
     到了午餐時間,菜色雖和平常差不多,但因為肚子實在是餓得前胸貼後背了,吃起來格外美味。不一會兒工夫,飯菜便一掃而空!下午休息一下,重頭戲上場了!早上在車上辛苦學的手語歌總算派上用場,排排站好,音樂一下,表演就開始了。臺下觀眾都看得入迷。表演結束後,紛紛對我們投以熱烈的掌聲──為當天的活動拉下閉幕。  
    藉由這個活動,我學到︰助人有時比受人幫助更來得幸福。多多關心身邊的人,會得到更大的幸福與快樂。不要小看自己的一分熱情,有時它散發的光芒還不只一分──它可以有無限的感染力。 
範例十二作者:鄭濟瑩

原本結尾是:「平日對身旁的人多一點關懷或鼓勵,將身上的溫暖分予旁人,你會發現只要做一件小事,他人會因為你而快樂,你自己也會跟著快樂起來。」
評論:濟瑩說的確實頗有道理,但題目是「關懷身邊人」嗎?還是「勿以善小而不為」?為了使讀者清楚地判斷題目就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她做了補充,完整作品如下:

        常常,在路上我們可以看見許多需要幫助的人。但是現在的人已學會冷眼旁觀,彷彿一切都事不關己。他們沒有想過:如果自己願意伸出手,或許可以改變他人的一生,至少可以讓「自私」這種文明病不在自己身上出現。  
    有一次去台北遊玩時,令我深刻體會到人性的醜陋。那時正處於上班、上課的尖峰時刻。剛走出車站,就瞥見一位老太太瑟縮在角落──乞討。當時我沒有多想,而是一直往前走。突然聽到一頓臭罵聲,便下意識地轉頭……。赫然發現有位中年男子正用腳踢著老太太的袋子。我和許多人一樣,怕惹事,便跟著人群快步向前走。當下午再度回到那個地方時,又看見那位老太太,而她乞討用的碗,依然沒有幾個錢。於是我當下將原本要在車上買零嘴的錢全投進了那個碗。看見老太太感激的微笑,我暗下決心:未來一定要幫助更多人!  
    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人一生下來,就已決定了他的命運。有些人的生活是炊金饌玉、食前方丈,有些人卻過著寅吃卯糧、三餐不繼的生活,但是生長在較富裕的家庭也不是理所當然的。上天給一個人越多東西,就是要他去幫助更多人,而不是讓他只學會手心向上。試著多手心向下,將會有更多人與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好。有時一句讚美、一個微笑或是一雙願意援助的手,都可以讓世界變得更有光、更有熱。  
    平日,對身旁的人多一點關懷或鼓勵,將身上的溫暖分予旁人,你會發現只要做一件小事,他人快樂,你自己也會跟著快樂起來。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