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立」與「破」/ 畢仙蓉老師指導

 歷史資料《畢老師的寫作裁縫室》
舊平臺
http://203.64.159.93/plogxx/index.php?blogId=21 
已無法呈現紀錄
今移至此平台http://bcrtw72.blogspot.tw/



    說理的目的不外乎是讓聽眾信服甚至尊崇。倘若「理」說得不像「理」──會讓人抓出破綻ㄓㄢˋ(比喻事情或言語露出毛病或漏洞),當然就達不到說理的目的了。
    
寫作,除了句子流利是重要的條件,說理能「立」,文章才可能產生它的影響力。學會「立」之前,先來「破」,因為能「破」,自然知道自己的論點是否能「立」了。
     
何謂「立」?何謂「破」?畢老師認為在論說文中的「立」,是指「穩」與「存在」。至於「破」,即是「攻」。以下似是而非的「立」論就由你來「破」──指出它們的語病,或是直接表達自己更圓融的見解:
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應該發揮,不要看到他人的優點就想去學習,畢竟每個人不同 
答:
鄭鼎翰: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特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發揮自己的長處,努力改正自身短處。盲目地學習他人的優點就有如邯鄲學步,截長補短才是不二法門。許多事都是從模仿開始學習,有了基礎便該找尋自己的風格。詩文淪於模仿,便會了無新意;畫圖沒有自己的畫風,價值連塗鴉也比不上;書法只知臨摹前人的碑帖,臨摹的再相似也沒人收藏。
馬毓萱:有自己的特色應該發揮。有些人值得我們學習:溫柔體貼、熱情奔放、安靜文雅……。畢竟每個人是不同的,唯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才能持續進步。 
曾永來:有自己的特色,不妨發揮;看到他人的優點可以去學習,但也應該時時思考自己是否正在做對的事。
曾哲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要盲目的跟隨他人,但是每個人不管從正反兩面,皆有可取之處,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將得到更大的收穫。
紀安叡:每個人都應該都可找到自己的優點發揮。別人的長處不代表是自己的長處,所以不要一味模仿別人。
黃子純:雖然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看到別人的好出可以學習,但並不代表可以「盲目」。切記:學習不等於模仿,將他人的長處納入自己的優點時,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特色,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陳亮瑜:每個人只要有心,都不難發現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們應該發揮這只屬於我們的特質,而不該盲目的「複製」別人而喪失了自己的特點。   
吳采臻: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應該利用這點優勢努力發揮,不需要羨慕身邊的風雲人物,不需要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世上的每個人,只要有自信,都可以散發屬於自己的光芒。
魏瑞志:特色,是每個人自己的獨特處。應該要努力發揮,讓它成為長處。倘若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欣賞別人優點是好事,但更應該握住自己的優點,畢竟每個人是不同的。 
徐婉寧:只要有心,每個人都可找出自己的特色,應該發揮,但他人也有許多優點值得讓我們學習;不必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而不改變自己,努力成為一個更獨特的自己,不是更好?
2. 凡事不要貪心,把握當下的機會就好,不要為了選擇更好的就捨去眼前即將得到的,否則兩方都會失去。
答:

吳宥君:凡事不可貪,應該把握當下,眼前的利益雖然小,但他是你可以把握或掌握的。遙遠的利益或許相對比較大,但要得到它的路徑,可能更窄小、更艱難,實質上抓到他的機率又降低了,追到後來,筋疲力盡,後悔當初也來不及,只能默默的對自己說:這是貪心的後果。換個角度想,這也許是另種考驗,想得到更多,可能得不到,但換來的是難能可貴的試煉。
徐婉寧:把握當下的機會,做好自己的本分後,我們可以追求完美,挑戰自我。有時吃著自己碗裡的,看著別人碗裡的,並不代表貪心,在機會上努力追求,便是進步。
曾永來:雖然說:「藝高人膽大」,但若沒有能力,盡量不要貪心,不要為了選擇更好的就捨去眼前即將得到的,結果弄得自己灰頭土臉,屆時兩方都失去。

劉子瑤:凡事不要貪心,應盡力把握當下的機會,但要思考眼前即將得到的是否正確;倘若只圖眼前利益而忽略未來更長遠的後果,那麼這份眼前的利益或許會使自己喪失更多。

李明瑾: 凡事不要貪心,遇到機會時,原本是該好好把握,但不要忘了正確的評估,有把握的事再去爭取,沒把握的就好好把現階段在努力的事完成,否則兩方都會失去。
古婕妤:貪心,在一般角度看來,它是個貶意詞,但是人生中有很多事是需要貪心的;它不只是「需要」,而是「必須」。眼前的機會若機不可失,應當機立斷,把握機會。世事無常,沒有人會知道下一秒將發生什麼事,三心二意會導致失去當下與未來更好的機會。所以如果錯失良機,就用更大的努力把它補回來,且更成功;如果捨去眼前的機會,為了選擇更好的,那是自己的決定,要為自己負責到底。哪天真的等到更好的機會,也要抓緊它,別讓它溜走了!
魏瑞志:幽夢影:「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不貪……。」時間、機會,都是買書以外的事,所以一樣也不宜貪。把握當下的機會,不要因為想追求更多而失去更多。
劉梓宣:做人不能貪心,有時為了選擇更好的就捨去眼前即將得到的,反而兩方都失去,所以有些事把握當下的機會就好。但是有些事是要懂得貪求的,像是做好事或是學習,付出比別人多,得到的就會比別人多。

陳玄評:為了選擇更好的而捨去眼前即將得到的,不見得是件壞事,畢竟選擇對自己較有利的事物是人類的天性。但仍須量力而為,以能完成為原則,否則到時兩方都有可能失去。
鄭欣蓓 凡事不要太貪心,但不一定每一件事情都不可。有時捨去眼前的的或許是正確的,有時捨去或許是不正確的;正確或不正確的選擇權在自己手中,選擇的結果是失去或是得到,都要自己負責。

盧宛輿:見到機會,不妨把握──利用現有的時間、資源去達成──不放棄任何一次機會所製造的經驗,積少成多,用豐富的經歷去換得傲人的實力。

楊謹丞:在面臨抉擇的時候,應先評估風險再決定,假如自己有把握的時候,可以把兩樣東西都拿下也可以。

李儀琳:不要為了選擇更好的就捨去眼前即將得到的,眼前的好機會都是老天爺的賞賜,貪念會使人失去判斷,進而失去所有
張祐嘉:眼前有更好的機會時,應先衡量自身的能力,再去抉擇該不該放下眼前已有的機會。
曾哲偉:凡事不要貪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但是適度的慾望,能夠刺激一個人的進步,並全力以赴,而過多的欲望呢?則孕育出一個不懂的知足,在汲汲營營中過一生的人。
羅于茜:不要一味追求,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行路。 
紀安叡:凡是不宜貪心,應把握當下。如果只為了追求更好,而放棄即將得到的,將會失去一切。   
黃子純:有時候因為貪心,我們會看不見伸手可取的物品,變得捨近求遠。對未來過於信任自己的能力,反而失去本來有把握的事物,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
陳亮瑜:凡事不要太貪心,一旦下定決心,就不要東張西望,見到另一個看似更好的選擇就放掉手中的,到最後,甚麼都沒有。              
馬毓萱:凡事應不貪,好好把握當下的機會──但有些事則不然。為了追求更好而放棄眼前即將得到的,懂得取捨,更要衡量自己的能力,評斷兩者的好壞與不同,甚至加以修正;如此一來,即使貪心,也貪得令人讚賞。
吳采臻:做人不可以貪心,如果不好好珍惜擁有的事物,而想要拿到更多或更好,將會邊走邊掉,最後可能為了那微小的美好而失去寶貴的時間、金錢,甚至是別人對我們的信任。  
鄭鼎翰:凡事不要貪心,把握當下的機會就好,不要為了選擇更好的就捨去眼前即將得到的,否則兩方都會失去。然而太過保守也未必是好事,有時放手一搏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人不能安於現況,有更好的機會就該選擇嘗試。當然到手的機會也不能讓它白白溜走,要比較利害關係,畢竟更好的機會也不一定追得上。
3. 任何人都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別人的長處或許值得羨慕,但也不需要學習,否則最後會把自己弄得什麼也不像、什麼也不是。
答:
魏瑞志: 任何人或許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別人會了什麼,那是他努力換來的,可以向他學習,但不要過度。學習固然是好事,學要學得精,學得廣。不精的話,也就是什麼都會,但什麼都不太會。
陳玉軒: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老師,只要適當選擇他人的優點來學習。但是有許多優點,我們無法一蹴可幾,例如:領導能力。有些人天生就較內向,站到台上說話就會期期艾艾,無法領導眾人,要他們在一日之內富有領導能力,幾乎是不可能。這時便要考慮是否學習,以及又該如何學習。
蘇郁淇:「長處」不見得是才能或是特殊的技能,有時候,人的品德很好也是一種長處。就算他人的「技能」我們學不來,但是他人的「品德」我們還是可以效仿的。
賴信樵:天生我材必有用,別人的長處可以學習,自己的長處更是讓你成為頂尖的關鍵,但是如果學習太多別人的東西,搞不好真的會讓自己弄得甚麼都不像,滿腦子盡是別人擅長的東西,最後真的會連自己最關鍵的長處消失殆盡。
吳宥君:看著別人的長處或許會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心裡就會想去模仿對方,但這就像是一則寓言故事:烏鴉本身羽毛顏色黑鴉鴉的,並不討喜,飛在森林裡都沒有人願意看他一眼,看見孔雀身上五彩繽紛的,就很羨慕,天天為自己身上填滿色彩,讓自己不像烏鴉也不像孔雀,身上的顏色也抹不去,使自己變得四不像。
劉子瑤:任何人都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別人的長處或許值得羨慕,但你可否知道別人在這份長處的背後付出多少努力呢?若是只懂得臨淵羨魚,而不好好努力,那自己將永遠只能感慨自己不如別人。
馬毓萱:每個人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別人的長處令人羨慕、值得學習,卻也不需要把自己變成「四不像」;選擇他人的優點學習,更要保有自身的特色,讓自己邁向更好的未來,也必須保有初衷才行。
余宥儒:別人身上的長處,或許也值得學習;不仿改變一下自己,學習他人的優點,能讓自己更好。
張維辰:任何人都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別人的長處或許值得羨慕,但人們很少想過試著探索自己;若能找出自己的優點,好好發揮,或許,自己就是世界上人們所追求的曠世奇才。
陳亮瑜:任何人都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所擅長的也都不同。當我們發現別人的長處是我們的短處時,固然需要學習,但也不要因此忽略磨練自己的特長,落得沒有任何專長的下場。 
紀安叡:人,是獨一無二的,別人的長處也許很好,但也不見得需要學習,否則可能一無所有,連自己原本會的,也將忘卻。 
徐婉寧: 我們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別人的長處或許值得羨慕,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去學習吧!拋棄缺點,在學習別人的長處和特別中,取得一個平衡點,就是獨一無二。

4. 努力許久的事就該堅持下去,不懂堅持就不可能成功。
答:
鄭鼎翰:努力許久的事就該堅持下去,不懂堅持就不可能成功。然而情勢真的無法挽回,就別想著要力挽狂瀾,把時間投資在下個目標才正確。當人把時間花在沒有意義的事情,浪費的時間或許能做好更多事。該收手就收手,該堅持就堅持,才能把時間做有效的運用。
陳亮瑜:努力許久的事就該堅持下去,不懂堅持就不可能成功。然而發現方向錯了,就應該立刻放下堅持,朝另一個方向奔去。畢竟努力了、堅持了,但方向錯了就永遠無法到達終點。
徐婉寧: 愛因斯坦說:「成功,是努力、本分和天才熬成的一鍋湯。」我們雖然不一定是天才,不堅持也有可能誤打誤撞,在黑暗中點起萬盞燈。但努力許久的事,就該堅持下去,成功才有可能駐足在你的面前,投向你的懷抱。
黃道永:如果努力了仍然失敗,可以考慮是否該暫時停下腳步,反省自己的方法及方向是否正確再繼續。而不是一味堅持,否則只能得到反效果。
陳豈銘:要看堅持的對自己有沒有用。有時的堅持對自己是好的,但有時學會放下,才是對的選擇。
蘇郁淇:如果將努花在自己不感興趣或者不是那麼重要的事物上,那麼有時候「堅持」可能就會變成「白費力氣」。堅持很重要,但堅持要用在對的地方,讓這堅持的精神變得有意義。
馬毓萱: 對於自己喜歡的事努力,就該堅持下去。有時選擇的事物未必是自己拿手或喜愛的,此時就算勉強自己繼續下去,也只會更加痛苦,而了無成效。應適當取捨,選對了事物努力、堅持下去,才是成功要道。
許羽呈:努力許久的事就該堅持下去,但前提是要用對方法,免得浪費太多時間在堅持錯誤的事上,否則適得其反。
劉子瑤:好事就應該努力並堅持下去。倘若是壞事,還妄想著堅持就能成功」,將會使自己愈來愈退步。
李明瑾:盲目堅持,你也不一定能成功,甚至錯過更多機會。
馮德宇:努力許久的事,如果是正確的,是可能實現的,就應該堅持下去;如果這件事情是遙不可及的,是不可能的,那堅持再多也只是浪費時間──此時就應該放手──把心專注在下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上。
劉梓宣:想成功就要學會堅持,尤其是努力許久的事,成功就在眼前,更該堅持下去,但凡是有例外,人也要懂得取捨,真做不到得事就該懂得放下,而不是一味堅持;山不轉路轉,換條路走走看,或許比較好。
盧宛輿:努力許久的事不一定就是對的,努力了很久但方向不對也是徒勞無功。問問身邊的師長,自己這麼做,是對的,還是浪費時間?若錯了,當下改都來得及;若對了,就堅持下去,但不是努力了就會成功,適時的調整與修正也很重要。
張維辰:有些事,堅持是很重要的,堅持追尋自己的夢想,造就自己,這是人們夢寐以求的。但若是某些事過度堅持,會導致自己走火入魔:像是堅持玩電腦成為電腦達人,到頭來卻陷入網路的泥沼中。所以,堅持於真正值得堅持的事物上吧!
葉俐君:努力許久的事就該堅持下去,在放棄的同時,要提醒自己:可能只差成功一小步,不要讓從前的努力白費,努力過就要有成果。當然,再決定努力做去的時候,要先想清楚那件事是否值得。
曾哲偉:專注在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信念上,努力不懈,並且持之以恆,就算最後失敗了,也能在過程中得到許多快樂,況且,失敗為成功之母,懂得記取教訓,並且找出問題,必能有得。
彭宇慈:要堅持有把握的事情,若一直持續堅持沒把握的,最後可能會導致失敗,堅持也就成了絆腳石。
呂韋萱:成功有時也是要懂得放棄,誰說放手了就不能達成目標?換條路,換個方式何嘗不好?因為現在走的可能是條死路啊!
魏瑞志: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講的就是為學要堅持。不只是為學,所有事都應堅持,堅持下去,才有可能成功。
                      
 
5. 
只要努力,一定會成功。學生應該專注在書本上,不應該想著其他的事,否則不會有好成績。
答: 
古婕妤:成功的背後總有堅持不懈的努力,但是努力了,也不一定會成功。就像下了雨,地上是溼的,但是地上是溼的並不代表剛下過雨。學生應盡的本分是讀書,但隨著社會變遷,從古代四民之首的讀書人,到行行出狀元的現代,讀書,已經不是唯一能成功的管道了。一個人對雕刻有很大的興趣,在學業上沒什麼好表現,對讀書索然無味,就算再逼他也徒勞無功。這時,適性學習就成了他很好的支柱。他能專精於藝術,成績的好壞也對他沒什麼意義了。所以
若下定決心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其所能,並且要抱持著專心致志的精神,免得心有鴻鵠,自毀前程。
徐婉寧: 好成績需要專注,就像種果樹一樣,努力過後才能成到自己努力灌溉後收成的甜美果實。或許有天災人禍,使自己的收成不如預期,不過別灰心,美國有句諺語:「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小孩也會變傻。」整理整理自己的心情吧,停下工作,找尋自己另外的專長,也是一種學習。休息過後再接再厲,幾次收成後,我們就能從中學習到技巧,下一次,便是豐收。
陳玉軒:雖然學生的本分就應該認真的讀書,達到理想的成績。但十二年國教,就應讓我們適性發展──假如自己專長於某一個技能,對它充滿熱情,那就努力去實踐它吧!
陳亮瑜: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身為學生的本分就是要讀書,拿到好成績是為自己負責。而要取得好成績就要專注,當翻開書本講義時就不要想著其他的事,若是如此,即便「讀」了三個小時也比不上別人「專注」的讀一小時。
馬毓萱:努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努力只是先決條件,並非所有。成功還需搭上才能,辦得到的才努力,否則只是白費力氣:學生讀書是本分,但偶爾也該為自己的將來著想:徒有好成績而什麼都一竅不通,就只不過是「一本會走路的字典」!
黃道永:成績不代表一切。若有一個人很會畫圖,卻因拚命讀書而荒廢了這項才能,豈不浪費他的天賦?
蘇郁淇:有時候透過思考課業以外的事物,也可以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興趣和志向。
賴信樵:學生們如果只專注在書本上,那麼大自然中最親切的教科書就會被這死板的觀念掩埋。
陳建霖:努力不一定會成功,學生是應該要專注於課本,但如果不適當的放鬆,中會彈性疲乏也未必會有好成績。
劉子瑤: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一定伴隨著努力。若是能不斷地精進自己,並且付出更多的努力,那麼離成功之路將不遠。學生應該專注在書本上,但若只將書本內的文字輸入腦袋,並不懂得靈活運用,那這只是[讀死書]。在閒暇時,暫時放下手中的書本,看看大自然的奧妙,關心周遭的人,關心我們生活的環境──這些在書本內學不到的知識或許是更珍貴的。
劉梓宣: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努力的過程中人們也會學到很多。學生該認真時就要認真,那時候就該專注在學業上,不應該想著其他的事。
吳采臻: 專注是學生拿到好成績的條件。若整天想著拿到一百分的滋味該有多好,不專心念書,要怎麼如願的嚐到一百分的冰淇淋?唯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呂韋萱:人生又不是只有書,成績並不代表一切,追求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所長,比起漫無目的的讀書,不是比較好嗎?
鄭鼎翰: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努力過後成功的機會愈大。學生應該專注在書本上,做好自己的本分,書讀好了才有資格去談娛樂。卻也不能只知讀書而沒有適當的休閒,身體搞壞了,書讀得再好也是場空。
魏瑞志:學生是應該專注在課業學習上,但在努力之餘,學習其他事,可以幫助自己,更有可能學得好。 
6. 多交朋友對我們有益處,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處,一旦我們學得了,收穫最大的就是自己。
答:
馬毓萱:多交朋友對我們有益處,不過必須是「廣交益友」才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有有自己的獨特處,如果我們學得了,並融會貫通、學會運用,收穫最大的便是自己。
鄭鼎翰:一般人都說多交朋友對我們有益處,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處,一旦我們學得優點,收穫最大的就是自己。但卻也可能迷失自己,忘了自己本來的樣貌。
黃道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蕭育駿: 多交朋友不一定對我們有益處,如果交的是酒肉朋友,那再多也沒益處。每個人或許有他的獨特處,但學會了不一定是好事,一旦學成了,如果是抽煙 喝酒 上網咖,那收穫最大的是?
劉子瑤:多交朋友,若我們能從朋友的身上學習優點,並且知道別人的缺點,讓自己別去犯同樣的錯誤,那麼交友是對我們有益處的。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處,但我們一定要謹慎地去挑選哪些事值得我們學習。
徐婉寧:多交朋友對我們有益處,因為每個人都有它的獨特性,但我們就像是酵素,要符合我們,對我們有益處的個性才要學習、消化,否則學習缺點或是迷失原本的自我,不僅沒有收穫,還失去了交朋友的意義。 
魏瑞志:幽夢影:「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交友確實有益處,但交滑稽友,閱傳奇小說,會使人虛幻不時,可否深交?深交後,好壞自知。

7. 每個人都有他可學習的地方,與不同的人做朋友,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絕對有益無害。
答:

蕭育駿:每個人都有他可學習的地方,但與不同的人做朋友,不一定能豐富我們的生活,且有可能造成生活呆版沒變化性,所以不是絕對的有益無害。
徐翊豪:學習是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但是學習了一項不好的事,很可能害己傷人。
劉子瑤: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些朋友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和他相處能讓自己了解更多並且學習到許多不同的知識。但若是朋友的缺點,應該警惕自己,不應該犯和他一樣的錯誤。若是傻傻地將缺點學起來,將會使自己退步。
劉梓宣:與不同的人做朋友,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但是有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是想要對自己有益無害,前提就是要懂得擇友。
陳亮瑜:每個人都有可以學習的地方,與不同的人做朋友,學習他們的美好,聽聽他們的想法,看看他們眼中的世界,可以豐富自己,增廣見聞,何樂而不為?
馬毓萱:或許每個人都有可以被學習的優點。與不同的人做朋友,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賢德之人可做為學習的對象,是我們的典範;不賢之人則可做為自己的借鏡,進而了解自己可能犯下了哪些錯誤,並加以修正。
吳采臻:人生無友,猶生活無太陽。朋友不但能增進人生中的色彩,也可以時常從他們身上學習許多的東西,能夠和不同的人做朋友,絕對對你有益無害。  
鄭鼎翰:每個人都有他可學習的地方,與不同的人做朋友,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然而交到損友,成天只會玩樂,慫恿人從事不法的行為。因此交友要懂得過濾,才能夠互助。
徐婉寧: 與不同的朋友做朋友,可以豐富生活、拓展視野。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但若我們本末倒置,學習到缺點,可就不能內自省了。
魏瑞志: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交友,誠然有益,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但也有可能因為一個損友,而葬送自已的前途。交友有益,慎選為上。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