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藉「三W」寫作法談「最美的時光」寫作方向 / 畢仙蓉老師



※請使用黑色墨水的筆由上而下,由右而左書寫。    
※請於答案紙上作答。請依照題意作答。請注意作答時間的控制
※不可使用詩歌體,不可洩漏私人身分,文中不可使用真實的人名與校名。          
題目:「最美的時光」      出題者:畢仙蓉老師
     我可以鎖住筆  為什麽/卻鎖不住愛和憂傷/在長長的一生裡  為什麽/歡樂總是乍現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為什麼    席慕蓉)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無論這句是否引發你的共鳴,在你成長過程中,一定有難忘的時光。在那些時光裡,無論是關於親情、友情,或是師生之情……,在這萬物有情的世界,請你以「最美的時光」為題,記錄它的過程以及帶給你的感受、領悟。這時光可以是已經逝去的,也可以是你正享有的。

    今日提供一種寫作技法,感謝前輩的「三W」原則。然「文無定法」,此方法僅是提供給不知如何下筆的人參考使用。
    如果一個人覺得某段時光走得太匆匆,是否即希望多停留在那段時光裡?如果不是,又何來「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這種感慨呢?它應該有值得被挽留的理由,這是一種愛,不是嗎?既然是愛,就請表達它值得你愛的理由,且必須讓讀者也愛上它──才能感受你對它的真情切意。
    讀者想知道那是一段什麼樣的時光(在那段時光裡,你「經歷」了什麼),有著什麼樣的「情節」。這即是「三W」作法中的「What」。
    沒有永遠駐足的時光。既然深知再美、再想挽留的時光,終會逝去,為什麼還眷戀呢?其中是不是有你想做卻未能及時做的事?換句話說,你為什麼慨嘆它已逝去?它若停留,你想做些什麼?
    還記得「三W」作法中的「Why」嗎?利用「為什麼」的思考方式,是不是也想出了本題可發揮的方向呢?
    最後來談「三W」作法中的「How」:
    引導說明中,強調「帶給你的領悟」,即是希望你寫出「那段時光」帶給你的啟發,不是「時光匆匆離去」會帶給你什麼啟發,否則題目不需強調「最美的」,僅需說「時光」即可,不是嗎?當然,若想強調「珍惜時光」的道理,也不算偏離主題(畢竟最美的時光給你的領悟,很可能包含這點),但不宜喧賓奪主」;這「主」,是那段「最美的時光」,並非任何時光。既然那段時光最美,想必是時光裡的「人」或「物」使你動容(呼應引導說明無論是關於親情、友情,或是師生之情……,在這萬物有情的世界……)。因此,該珍惜的不是「時光」,是那段時光裡的那些「人」或「物」。
    扣緊主題「最美的時光」裡的「最美的」,回到方才說「領悟」這段可以怎麼寫:
    如果要表達對那時光裡「人」或「物」的珍惜,可以「怎麼做」(How──如何做)?倘若他們已經離開我們,我們在面對外來時,又該如何做,才算珍惜身邊既有的?或者才不負當初那些「人」或「物」帶給我們的收穫?

【試卷批改後發現】    
    普遍學生文章拿不到五級分的主要原因:全文沒有
    什麼是「焦點」?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作的兩個解釋:一、平行光線射於球面鏡或透鏡上,被反射或折射後所集聚的一點。其中凹面鏡或會聚透鏡實際將光聚於一點,稱為「實焦點」;凸面鏡或發散透鏡使平行光看來像是發自一點,稱為「虛焦點」。二、比喻注意力的集中點。如:「電影明星一出現.往往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
    大部分學生寫的時光是某個階段,例如:小學時期。整個時期是以走馬看花(粗略地記錄)、記流水帳(毫無篩選,寫下所有經過)的方式呈現,難令人見到精彩處,難使人動容,只覺索然無味,無法感受題旨中「最美的」意涵。建議以一件事為中心,專心寫好那件事(聚焦),即能使人感受那段時光的美好。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從「論據」在一篇論說文中的分量談至如何表達「看法」/畢仙蓉老師



    課文教至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除了提供由我朗讀的動畫(進行一場聲情與視覺的美感教育),還藉由湖北衛視製作的《大揭密》之徐志摩與三個女人的故事,進行論說文寫作訓練。題目如下:
論說文寫作訓練  
以下任選一題發揮
一、  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二、  我對徐志摩追求理想的看法
【提示】
寫第一題者,可藉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等三位女性的特質發揮,但切記:主題不是談那三人。當然也可完全拋卻三人的影子。
寫第二題者,請先強調是就徐志摩的感情態度,還是他追求「愛、自由、美」的人生理想來談(縮小範圍,或許較易發揮)
     批改時,發現大部分學生在「論據」這方面一發不可收拾。也就是說全文幾乎以故事為主,很難看出個人想法。這也令我有一次談「論據」在論說文中所占分量的機會。然我又想:或許不是學生不知道本次寫作訓練重點在「看法」,而是他們不知如何表達看法吧!
    先說「論據」在論說文中的分量
    既然強調論說文,即是以「說理」為主。這「理」要使人信服,才需要有憑有據(論據)。因此下筆前,應該先思考的是「我想跟讀者說什麼道理」,這道理又跟自己打算舉的例子,其中的哪些部分相關。因此不能毫無節制地盡情說那例子,否則故事說來雖然流暢,卻難使人看出跟道理有多少關係。此外,更易因為時間多花在說故事,而來不及表達最應該表達的「看法」。當然會有很多人是因為想到故事內容,才從中想出道理。那也無妨,只要不是一味想故事,而是能每想到故事的一個段落,即提醒自己「這裡可以談什麼道理」。還是提醒:這樣「先想故事內容,再決定寫什麼道理」的寫法,有一種危險,即是:全文論點不明確。「難以辨識主題」的結果,即是零級分。也不是沒有補救辦法,那即是在結論務必總括強調全文論點——這其實也是任何一篇都該有的條件。若問:「論據」在論說文中所占分量究竟多少?我以結構來說:
    倘若文章分成四段,第一段先說理:讓讀者看出此篇想表達的觀念即是什麼,或很可能是什麼。第二段談例子(即「人物事件」),第三段進行評論,第四段總結,清楚強調文章想告訴讀者的道理,而這道理絕對要與前述的例子(內容)相關,否則就不該談那些內容這道理也是呼應,甚至加深第一段說的道理。說到這裡,我必須強調:雖然說:「文無定法」,文章沒有規定非得什麼樣的結構與寫法,但就考試而言,使閱卷老師在忙碌中,能清楚看出作品結構是否整齊、主旨是否清晰,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句子是否流暢——這樣的作品,才可能拿到像樣的分數呀!
    剛說四段的分法與「論據」所占的位置,還必須強調一點:論說文千萬別讓「論據」分量多過「論點」(想藉題目說的道理)
    倘若文章分成五段,可以怎麼寫呢?此處順便談如何表達看法
    首論與結論同文章分成四段的說法,唯二、三、四段的安排,可以採「三W」法(請以上述兩個題目試著練習思考)
    What:什麼人、什麼事、什麼物、什麼道理、什麼原因、什麼結果……許多的「什麼」都可供作題材,但必須先思考哪些「什麼」才是這篇需要寫的
    Why:為什麼那樣好?為什麼那樣不好?為什麼欣賞他()?為什麼這樣說……。許多的「為什麼」都可以談,但必須先思考哪些「為什麼」才是繼續前文發揮
    How:他() 該如何做才是?我可以如何做? 我們應該如何做……。這「How」特別需要用在談自己肯定或否定一事物時;如果能進一步提出作法,論點才不致淪為空談
    方才說寫作最基本卻也是最重要的:句子流暢。倘若句子不流暢,再多思想內涵都使人無法明白,或者說根本不想耗費時間去明白。因此附帶提供:
★一般學生需要的作文指導 / 畢仙蓉老師
     不少學生的文章沒有結論,而他們卻不自知。因此提供:
★文章結論寫作參考
就是要你記得我──談文章收尾/畢仙蓉老師
   「就是要你記得我」發出這個聲音的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每一次的「作文題目」。如果作文題目也會說話,他可能會常常生氣學生怎麼寫著寫著就把他遺忘了,他一定希望學生把他的存在告訴讀者。
       文章結尾如果不能巧妙的放入題目,以再次提醒讀者關於它的重要性,那麼又何必要以它為題呢?可惜很多學生就是喜歡擅自更改題目──我不是指直接將題目畫去,而是全文從頭至尾不讓讀者看出他寫的是哪一道題目,又或者讓讀者誤以為他寫的是某一道題目──但偏偏這些都不是規定的題目!
       讀者即聽眾,他們是用眼睛聽作者內心的聲音。其實作文和演說有許多相似處,最大的相似處是:要讓讀者(或說「聽眾」)從頭至尾清楚地知道說話者(作者或演說者)今天跟大家談的主題是什麼。當然我不是說文章從頭至尾的每一段都要出現題目以提醒讀者(因為過猶不及,頻繁地強調題目,會使文章顯得呆板),但是每一段的材料都要與題意密切相關,特別是結論更應該讓文章有完整結束的感覺。所謂「完整的結束」,就是強調主題,讓讀者清楚地知道你今天談的重點,也明白為什麼要舉那些例子的原因了。範文請聯結〈就是要你記得我──談文章收尾/畢仙蓉老師
  
最後提供課文朗讀動畫

發佈日期:201933(調整速度之新版)
 以下是2023/3/28重新放上

徐志摩出軌朋友妻子!依靠男人的京城名媛陸小曼絕美舊照曝光 作死吸鴉片導致晚年牙齒掉光 下葬骨灰都無人認領【大揭秘】

林徽因為何捨棄徐志摩選擇梁思成?看完就明白了她的選擇聰明之處【大揭秘】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