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模擬考作文講評與指導/畢仙蓉老師


題目: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出題者不詳)
說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很好的能力,於是我們努力學習。也許是透過閱讀來理解世界,豐厚自己的學識:也許是敞開心胸與人交往,磨鍊自己待人處事的作為;也許是效法良好的模範,時刻警惕因而走上正確的道路;也許在不斷地跌倒又站起來的過程中,激發自己真正的勇氣……,這些都是提升自己的能力的好方法。請以「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為題,寫下你如何提升自我能力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畢老師講評
    「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這個題目頗適合測驗國三學生的說理能力。在談說理性題目的重要之前,我先簡單列出批閱過程發現的問題:
一、            忽略題目的完整性
    我在〈忠於原味〈一〉──談題意理解的重要〉有這麼一段:
   「影響生活的一項發明」和「影響生活的一項發現」兩個題目差別在哪裡?差了一個字,有什麼要緊呢?答案:雙胞胎即使長得再像,也仍舊是不同的人,「發明」和「發現」在意思上並不一樣,倘若誤以為相同,文章當然容易偏離主題。
    同理,「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和「提升能力」或者「提升能力的方法」就是不一樣。
    若將題目視為「提升能力」,當然可以大篇幅論述提升能力的重要,可以不強調使用什麼方法,也可以不強調「最佳方法」是什麼。若將題目視為「提升能力的方法」,當然可以列舉多樣方法並說明這些方法都很重要。但這次模擬考題目是「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因此全文重心應該放在哪個方法才最重要。至於它為什麼重要,當然要來自你的經驗才具說服力。
二、            忽略「自己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說明」有這麼一句:「寫下你如何提升自我能力的經驗、感受或想法」。倘若洋洋灑灑卻未以自己的經驗為論據,這樣的作品能算切題嗎?依據評分標準,「能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材料,尚能闡述說明主旨」也只能拿到四級分,更何況完全不是依「說明」這句「寫下你如何提升自我能力的經驗、感受或想法」取材,分數結果可想而知。
三、            忽略文章收尾尤須扣緊題目以使題旨更清楚
   如果一篇文章寫至最後,是讓閱卷者愈看愈不知(或不確定)這位考生寫的是什麼題目,那麼它連四級分的標準「能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材料,尚能闡述說明主旨  也沒達到。因為不知整篇根據什麼題目來寫,主旨自然也不清楚了。我在〈就是要你記得我──談文章收尾〉有這麼一小段,在此提醒有以上缺失的學生:
    文章結尾如果不能巧妙的放入題目,以再次提醒讀者關於它的重要性,那麼又何必要以它為題呢?可惜很多學生就是喜歡擅自更改題目──我不是指直接將題目畫去,而是全文從頭至尾不讓讀者看出他寫的是哪一道題目,又或者讓讀者誤以為他寫的是某一道題目──但偏偏這些都不是規定的題目!

    我在講評一開始不是強調這個題目頗適合測驗國三學生的說理能力嗎?現在就是要提醒學生:在閱讀「說明」之後,也要辨識題目的味道。〈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這個題目難道說理意味不濃厚嗎?一旦辨識它以說理為主,那麼例子就是輔助,只是說理的依據。倘若全篇以記敘事件為主,以抒情為輔,而說理成了點綴,就不易讓閱卷者讀到什麼精闢的思維,也不能按照「說明」中「你如何……」的意思闡述個人作法。因為你幾乎將筆墨耗在事件的描述以及心情的刻劃上了。

【佳作欣賞】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面對批評時〉總評與指導/畢仙蓉老師


※請使用黑色墨水的筆由上而下,由右而左書寫。
※請於答案紙上作答。請依照題意作答。請注意作答時間的控制
※不可使用詩歌體,不可洩漏私人身分,文中不可使用真實的人名與校名。
題目:面對批評時       
出題者:許文繡老師
說明:他人的批評如一面鏡子,可以省思自己的缺失;他人的批評也可能是一把利刃,不僅令人不悅甚至帶來椎心蝕骨的痛苦。批評是我們成長的動力,正所謂「忠言逆耳而利於行」?還是無的放矢,他人試圖阻礙你的成功?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批評呢?請你以「面對批評時」為題,書寫自己或他人面對批評時的經驗與感受。
    這個題目普遍說來很好發揮,因為鮮少人沒有被批評的經驗,尤其懵懂的青少年時期,被父母、師長與同儕批評的經驗,更是常有。只是批評的內容如何,有些人寫來會令讀者彷彿自己身為當事人、身在現場,也深受傷痛;而有些人寫來卻令人感到那些批評帶給當事人的傷痛似有若無、不痛不癢。會有這樣差別,主要在事件敘述是否生動,以及當事人的心情刻劃是否細膩
    這個題目好發揮的另一個原因:不受限什麼樣的批評才能一提。因為每個人面對批評的感受不一樣,即使芝麻小事,對一些人來說,可能就是他最在乎的事。
    雖然不受限什麼樣的批評才可寫,但是文章內涵還是要使閱卷老師感覺考生有深度。因此面對批評時的想法與作法,仍要展現「見解卓越」的說理功力
    坦白說,許多老師不希望學生生活裡總是關心明星動態,也不希望見到作品中的例子是以他們為主。這絕不是對明星的偏見,而是會以這類題材為主的考生,有許多確實是知識淺薄、文采普通者。如此整篇讀來,難免令老師感慨:「學生關心明星比關心時事更積極。」或是:「平日似乎沒閱讀什麼好書或好文的習慣吧!」試想你若是閱卷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文章切題,結構也完整,是不是仍給個普通分數即可呢?
    這個題目【說明】寫到「該如何面對批評呢?」許多學生只寫出想法,寫到詞窮而反覆說一樣道理(彷彿「鬼打牆」)。為什麼不提出面對批評時能有哪些具體作法呢?例如:離開事發現場以緩和情緒、正向的自我對話(也可利用寫作抒發心情)、詢問父母或師長的看法……,有這些可寫,還需因為擔心文章寫太少而一再重複說理嗎?再說【說明】提到「他人的批評如一面鏡子,可以省思自己的缺失」以及「他人試圖阻礙你的成功」,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都可作為題材,如此還需煩惱不知寫些什麼嗎?當然,下筆前,先想清楚是要舉一個例子還是兩個例子,接著思考段落安排,才不會寫來雜亂無章。

【佳作欣賞】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在文章裡放些好句子如何?/畢仙蓉老師


     今日教學生在文章裡放些好句子,主要是希望家長能一起從孩子的生活中訓練他們說理能力;從生活中養成孩子善於觀察、思考、聯想的性格,以及善於組織與聯結的能力,且從愈小年紀養成愈好。老師們常反應:許多學生很喜歡聊天,但是請他們上臺對一個設定的題目發表看法時,卻是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等說出了,內容卻是言不及義。再看他們寫的文章,就跟他們的聊天品質一樣。
     因此,如何教學生說出深刻有內涵的話,更應該是語文課裡必須重視的課程。倘若學生缺乏思考訓練或者訓練時間太少,無論上臺報告或是作文考試,當然只能說些陳腔濫調,甚至不知該寫些什麼道理。
    今年我接下三個九年級班級,實在很感謝在我之前已經傳授給他們許多知識的老師,無論是他們幼稚園、小學時的,或是七年級、八年級時的。那些老師已經完成他們的任務,至於我,不知這些學生過去學些什麼,也不知他們過去的老師教給他們的究竟讓他們記住多少。在他們面臨會考的關鍵年,我就是得要求:別再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閒聊上,多讀些有深度的句子,並且從句子中想想生活例子(聊天也有必要時,只是大多數的學生常是不必要的聊天,且許多人與人之間的是非就是這麼製造出來)。鼓勵學生在文章裡放些好句子,應該很好,但也有不好的結果,而這結果證明學生需要多練習。
    我設計了一份300字(格子)的學習單,題目是:
    請任選《精選句子》中的一句、兩句或三句你喜歡的句子,加入個人見解以及生活經驗,書寫一則主題清楚(如:成功、立志、友情……)的短文。敘述生活經驗這部分,文長不得超過100字。
    我又於課堂實作前補充說明:什麼是「生活經驗」?就是要你寫例子。這例子就是講述事件,用來證明整篇論點也就是你想傳達主要思想的證明,也就是我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課強調論說文必須有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其中的論據。而你想藉這篇短文告訴大家什麼思想,就是「論點」。為什麼這張300字格子的稿紙不能寫超過100字的生活經驗?因為這份學習單主要是訓練你們說理的能力,希望你們多表述自己的想法。倘若是600字到800字的作文,再把「論據」詳細描述其經過以及你的情感即可,但今天千萬記得:說理是這次的重點。
    我又強調:給你們《精選句子》的講義有分類,如:成功、立志、友情。這幾類如果都不是你想寫的,可以寫其他,佳句也不一定要是這張講義上的,但是提醒你不要再用陳舊的句子,除非你能有別出心裁的想法,否則寫來必是陳腔濫調。此外,必須在一堂課的時間內完成這份學習單。你們也可以點入我連結的那個網址。為了尊重對方的著作權,我不將那些簡體字轉成繁體字寄給你們,請你們閱讀時自行轉換。再次提醒:當我說開始寫作時,你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所以請思考該怎麼做才能在時間內完成這份學習單。如果有興趣閱讀我推薦的那個網站,請自行找時間吧!我說完了。開始寫作!有任何問題還是可以舉手發問,我會上前指導。
    學生寫作過程提出以下問題,我也請全班暫時停筆請我說明,說明完,再請他們繼續寫。
甲生:我可以只寫一句精選句子中的部分而不是整段話嗎?
我答:當然可以!而且這想法很棒!同學們別瞎抄句子喔!你必須思考那段話裡的哪幾句才是你這篇要強調的道理。此外,你更可以依你想表達的意思去修改提供給你的佳句。
乙生:需要在我採用的精選句子前註明那句子是誰說的嗎?
我答:好問題!這沒有一定答案。如果是我來寫,這句子除非是家喻戶曉,也就是許多人知道是誰說的,我便註明。但在作文考試時,若擔心記錯人名,便不會強調誰說的。如果確定是古代中國人說的,我會寫「古人說」;西方人說的,我就寫「西諺說」或直接在「西諺」二字之後加冒號(:),以及引號(「」)。西諺,就是西方的格言。此外,為了不想給人「掉書袋」也就像在背書,一味賣弄學問的那種呆板的感覺,反正只要不是出自中國名人口中的句子,作文考試時,就當是你自己說的,不必再強調出自哪裡,也不必再用引號,直接讓閱卷老師感覺那是出自你的內涵。以上我的說法就供大家斟酌使用吧!
丙生:佳句有規定必須放在開頭嗎?
我說:這又是一個好問題!如果以會考作文來說,閱卷老師一天要改數百份試卷,一天了不起工作八小時,那麼平均一份能看分鐘?你們說文章開頭重不重要?(說到此,一群學生點頭)如果你是閱卷老師,會不會注意文章最後有沒有偏題?(學生們又點頭)有好的開頭,要不要有好的結尾?(學生再次點頭)所以文章開頭和結尾的句子要不要漂亮?要不要有水準?答案當然不會是否定。當然好句子不是只有在開頭與結尾,應該說文中哪裡在說理,哪裡就有好句子。
丙生:開頭不可以先寫自己的經驗嗎?
我說:寫自己的經驗就是論說文的「論據」,用來證明你整篇論點的依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開頭舉那六位賢者的例子,不也是實例開頭嗎?所以答案是:可以。你們讀過許多文章不也是實例故事開頭嗎?但切記你寫的例子別敘述太瑣碎,尤其這篇是以說理為主的短文。
    當學生完成這分學習單後,也就是我批改的開始。批改過程發現下列幾種學習單:
一、     從頭至尾採用老師提供的〈精選句子〉講義中的句子,全篇串聯得很流暢。由於未加任何引號,讀來確實認為是學生個人創作的佳句。師評:此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如果真能記住這些佳句而不是作文考試可運用時卻完全想不起來,那就確實是學習寫說理短文的好方法。不過,怎麼全篇沒有論據(也就是「生活經驗」)?
二、     短文舉的例子是「親情」,但引用的佳句卻是強調「友情」與「愛情」。師評:怎麼後語不搭前言呢?引用的句子也是論說文的「論據」,論據必須符合論點。
三、     串聯許多佳句,但文意卻無法連貫。例如:「友誼的本質在於原諒他人的小錯。順境時容易發現朋友,逆境時就極其困難了。友誼就是棲於兩個身體中的同一靈魂。朋友之間感情真誠,敵人就會無隙可乘。找到朋友的唯一辦法是自己成為別人的朋友。」師評:不知這篇短文是要想強調哪一個道理?包容?患難見真情?兩人同心?真情不怕考驗?先做別人的朋友?寫的五個佳句各自有各自的意思,並不相連。而文章不是塞入一堆佳句就好,它們若使主題不清楚就不好了。口渴時,看到一杯像清水的液體,以為它就是你需要的水,想都不想便拿起來灌,結果它卻是一杯漂白水……,那會好嗎?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不可能每一堂課都做今日這類的訓練,或許連多做幾次也不容易。因為老師要教的項目太多,學生必須學的也不少。尤其我與這屆學生相處僅這一年,面臨會考的關鍵年。會考不是只考作文,教育也不是只有考試呀!語文教育裡包含太多種能力訓練,實在應該從愈小年紀做起愈好。如今只能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我又希望孩子在語文上的修行,能有家長陪同更好。因為可以補足他們與老師學習卻不足的時間呀!
【優良學習單】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作文總評與學生自評III/畢仙蓉老師


    為什麼批改作文後要寫一篇〈作文總評〉?理由請參見〈作文總評與學生自評Ⅱ〉第一段。今天再就一次模擬考作文寫一篇總評,也請學生參照〈作文總評與學生自評Ⅱ〉學習單完成自評。
※不可使用詩歌體請使用黑色墨水的筆由上而下,由右而左書寫。
※不可在文中洩漏私人身分
※不可在文中使用真實的人名與校名。
題目:發現事物的另一面(出題者:不詳)
【說明】:我們總是習慣以眼睛所見、耳朵所聞的資訊來理解事物並做出結論。然而所有事物都有各種面向,不應該只從單方面進行評斷。一位看似難以親近的同學,其實嚴肅的外表是來自於對事物的認真;一位看似健康卻占用博愛座的年輕人,未讓座的原因其實來自坐著時看不出的腳傷。用心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了解事物本質的樣貌,才能避免落入偏頗的見解。請以「發現事物的另一面」為題,敘述一件經過觀察與思考的人事物,並說明自己前後觀點的改變與心得
【畢仙蓉老師分析】
    我曾在2017330日發表一篇〈「說明」影響布局〉裡強調:作文考試自從有「說明」引導寫作方向,寫作再也不是「借題發揮」的自由了。因為「說明」既是引導,也是限制。
    今日跟大家談批改〈發現事物的另一面〉會有那些評語,學生可以根據評語對照自己的作品——哪個評語即是反映自己作品的缺失;使用這份試卷的老師,也可參考這些評語,或許即發現批改試卷中即有這類的作品。
評語1:抄襲「說明」,容易讓閱卷老師想批評:「就知抄襲!」
評語2:雖然也可舉「說明」中的例子,但是沒有深刻的見解,又或者沒有生動的故事,文章很難吸引人。不吸引人的作品,怎拿高分?若加上說理又是抄襲「說明」,整篇更不像創作,不過是令人不以為然的抄襲之作。
評語3:「說明」限定「一件事」,但是文中在講述主要事件後,又接著敘述另一件事,且不是「點綴」而已,已經跟主要事件一樣有「誤解」、有「真相」,這使全文看來已不僅寫一件事,這就是偏題了。
評語4:「說明」希望你寫的是發現「那件事」的真相,而不是你如何體諒對方。你體諒對方,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不代表事實真相。雖然可以表達自己體諒對方,但必須先談「那件事」背後的真正原因,而且是值得讚許或值得同情的原因。例如:一個人看似冷漠,其實他冷漠的原因是……。「……」即是要你詳述原因。不能先寫對這人的感覺是「他冷漠」,而後卻寫你發現他其實有善良的一面,也不能談自己跟他接觸後發現彼此有共同興趣,因此說先前誤會他。「冷漠」跟「善良」或「共同興趣」根本無關係。想想:為什麼「說明」寫道:「看似……其實……來自……」?為什麼同學他難以親近,因為他不把時間浪費在跟他人聊天、聊是非,而是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為什麼那位年輕人坐在博愛座?原來他腳受傷了。以此類推:為什麼我迎面走向老師而對他微笑時卻得到他冷漠的表情?因為老師視力不好,看不清有一張對著他微笑的臉。而老師視力不好,是因為長年為學生認真製作講義,又認真做教學日誌以指導學生學習的結果……。
評語5:事件(故事)是全文重心,敘述要清楚(若是生動又更令人難忘),不要幾行就結束。想想:沒有清楚交代事件,讀者哪知道事物的表象與另一面各是怎麼回事?若不知怎麼回事,你說那麼多道理,還是沒有說服力。
評語6:內容應設計成被誤會的是他人,而不是你自己。你是一個旁觀者——探索(呼應「說明」強調的「觀察」二字)事情真相的人。
評語7:故事雖然生動,且事物的表象與另一面也都交代頗清楚,但是「說理」這部分卻幾行結束,且又沒有那種令人聽了想讚嘆「說得太好了」的句子,不易令人肯定「這學生真是個有想法、善分析、能深入思考的人」。如此就不要期望自己必得高分。
評語8:探索事件的真相,敘述頗生動,可惜真相之前的「誤解」卻沒說明過程(沒交代)。從「誤解」至「真相大白」的對比不鮮明,讀者便少了感動。
     以上評語,哪個是你作品的缺失呢?


【佳作欣賞】2017/11/3刊登
感謝以下作者願意提供作品供同儕參考: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作文總評與學生自評Ⅱ/畢仙蓉老師

   20161130日我在〈作文總評與學生自評Ⅰ〉說過這段話:「許多年前,批閱作文,常感慨:同樣的評語,總是一寫再寫,因為好幾張試卷的弊病大同小異,而必須給他們的寫作建議也大同小異。為了有效教學,不知哪一年開始,畢老師統一給每位學生閱讀相同內容的總評,如此有更多精力設計課堂討論。」今天就敝校本次段考作文試題寫一篇總評,也設計一份學習單讓學生自評。感謝命題者許文繡老師提供試題:
※請使用黑色墨水的筆由上而下,由右而左書寫。
※請於答案紙上作答。請依照題意作答。請注意作答時間的控制
※不可使用詩歌體,不可洩漏私人身分,文中不可使用真實的人名與校名。
題目:幸福時刻
【說明】:生活中總有些溫暖、動人的時刻:或許是心情沮喪,接收到他人真摯的關懷;或許是徜徉大自然,領略一沙一世界之美;或許是順手幫助他人,對方表達感謝……。處於這些時刻,我們的心中會洋溢著幸福感。請寫出你的幸福時刻,並說明當時的經歷和體會。
【畢仙蓉老師分析】
     雖然上述【說明】並未限制談幾件事,但是談的幸福時刻若不止於某一種時刻,恐怕得注意會不會每一時刻都如蜻蜓點水——無法令人覺得「溫暖」、「動人」?只談一種時刻,寫來就安全嗎?不盡然。有些作品敘述一件事非常清楚,洋洋灑灑寫來,幾乎使人感受不到作者寫的題目是「幸福時刻」。這類作品,好一點的,會讓人有「溫暖」、「動人」的感覺,差的呢?不禁令人懷疑:作者會被自己感動嗎?就算會吧!讀者可一點都不感動。加上讀者以為這些作品彷彿把題目視為「我的家人」、「一次旅遊」、「大自然真美」、「友情真可貴」、「幫助別人真好」、「我的爸爸」、「母愛」、「祖孫情」……,無論哪個題目,就不是「幸福時刻」,那麼這種無法辨識主題是「幸福時刻」的文章,無異於「無法判斷其寫作能力」,因此給予零級分即是提醒學生下筆前「審題」很重要。  
    有些學生聰明一點點,可能發現自己寫著寫著怎麼忘記題目是什麼了,因此在文章收尾塞進題目,以表示自己沒有離題。這或許比完全未點到題目的好,但也好不到哪裡去。說到這裡,千萬別誤會兩件事:
一、       別誤以為不能寫親情、友情、旅遊、大自然……這些題材。當然可以寫,而且寫得如【說明】的關鍵詞「溫暖」、「動人」,又使人清楚這必是一篇談「幸福時刻」的文章無疑,這至少具備基本的寫作能力,甚至可能比基本分數(四級分)更好。
二、       別誤以為在每一段放入題目「幸福時刻」,就可以使人感受這是一篇充滿幸福的文章。強調題旨的這種「處處寫至題目的作法」,實在呆板,使人有一種刻意作文章的不自然感。這種文章除非還有其他動人的條件,如:題材動人、文采動人、情意動人,否則根本難打動讀者的心,甚至可能讓讀者不耐煩地想問:「這是跳針還是鬼打牆?」
    如果以作文(而非創意寫作)來說,使題旨清楚又自然的寫法,可以參考我在20141012日發表的〈就是要你記得我──談文章收尾〉:
  讀者即聽眾,他們是用眼睛聽作者內心的聲音。其實作文和演說有許多相似處,最大的相似處是:要讓讀者(或說「聽眾」)從頭至尾清楚地知道說話者(作者或演說者)今天跟大家談的主題是什麼。當然我不是說文章從頭至尾的每一段都要出現題目以提醒讀者(因為過猶不及,頻繁地強調題目,會使文章顯得呆板),但是每一段的材料都要與題意密切相關,特別是結論更應該讓文章有完整結束的感覺。所謂「完整的結束」,就是強調主題,讓讀者清楚地知道你今天談的重點,演說者在開頭、本論與結尾都各強調一次題目。為什麼?消極地說,是以免聽眾注意力不集中而誤以為你偏離主題;積極地說,是讓聽眾覺得你思路清晰,每處都不離主題。作文不這麼強調,是因為「文無定法」之外,也是因為避免文章僵化。
     這個作文題下,還有一種不良作品即是:記事瑣碎。我在〈文章不要沒頭或沒尾〉裡說過:「瑣碎的記事,接下來的作文紙就沒有多餘版面可以發揮思想,又或者還有足夠空間可寫,卻寫得不深刻。」同樣的,「幸福時刻」雖然以記事為主,但事件敘述中,是最能見出作者思想內涵(或者說「水準」、「程度」)的地方。別以為交代事件就好,讀者最想感受的是作者敘述的事情,能不能令他們感動;閱卷老師最想感受的除了跟一般讀者那樣,還有一點是:這作品水準如何。因此在敘述自己幸福時刻的同時,別忘記同時傳達動人的情思與深度的思想。
     這個作文題下,還有一種不良作品即是:結論完全看不出題旨。此處說的結論是指「意義段」而非「自然段」。凡文章中,每起一段,即會在那段的第一字之前空兩隔,那種段落區分法就叫「自然段」。無論「自然段」分成幾段,只要是能將一個意思表達完整的就是一個「意義段」。
    這種結論無法令人判斷出題目是「幸福時刻」的作品,即使結論之前的那些部分寫得再好,總還是遺憾;既然前面辛苦寫了半天,結論若能清楚交代整個故事的中心思想(主旨),也給整篇作品作一個完整的結束,不是很圓滿嗎?
    還有一種令人遺憾的作品:第三段才切入文章重心——談幸福時刻(敘事),即使文采斐然,卻因為前兩段至少有兩百字是在講述道理(如「幸福」的定義),始終令人覺得那「幸福」的感覺不夠深刻。到不如專寫「幸福時刻」且寫出令人倍覺幸福的感覺(包含可證明的那事件以及心理的感觸)。
    最後強調:這「結構組織」在「寫作測驗評分規準」中的重要,僅次於最重要的「立意取材」。這原則不用死記,若是理解題目的意思即是強調「幸福時刻」而非「幸福的意義」,自然應該用心在如何寫出令讀者備感幸福的事。
【學習單】
   請根據上述,評析自己的作品缺失。若自認作品無上述缺失,請思考自己需加強哪些寫作能力。

【佳作欣賞】
感謝以下作者願意提供作品供同儕參考:    












  

                                   



【學生自評】
陳麗妍:在敘述事情中應加入明確的情感,令讀者也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感受。
廖育嶒:我在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一段──第二段──被稱為「全文重心」的這一段,竟然描述不夠詳細,導致無法營造出幸福的感覺。
林冠吟:完成了敘事和感情,接下來應該加強思想的部分。希望未來能夠加強思想與情幹並進的能力。
張家瑜:覺得自己寫到最後有點脫離主題,沒有抓到重點。
曾柏堯:我花太多時間思考前段寫什麼事好,所以接下來的幸福時刻就寫得比較少、比較草率。
周煜程:一、二段說理過多,幸福時刻敘述雖然被老師圈出許多佳句,但被前段的說理淡化了幸福感。
董奕盛:這次的作文題目感覺對我較有利,應為自己本身就有經驗,所以寫起來較有感覺。
林宥廷:標點符號標示不明確,詞語應用也不貼切,錯字一堆,文章段落又不完整,這些都須加強改進。
郭佳昱:我寫作文時的用詞太淺白,且對「幸福時刻」沒有太多過程與情感的描述。
徐紹瑋:我花太多時間解釋題目,少了很多時間來描寫較精采的部分。
何驊芳:自己的選材能力需加強,主題須更明確,敘述也需更明確清楚才能使讀者更加感同身受。
張捷亞:我覺得我的作品較注重於「幸福」的意義,而且幸福的事件寫得不夠生動,較難打動讀者。
陳嘉茵:我寫這篇時,自己有發覺越寫越偏題,而在最後一段才趕緊強行拉回主題。
許哲華:我寫到最後不但詞窮了,還忘記題目,結論扯到無關主題「幸福」的事。下次要專注於主旨。
張彥程:應減少處處寫到題目,還應增加故事細節以凸顯「幸福」的感覺,但也要有深度。
賴文妤:寫的不夠動人,還差點離題。
林臻:選材要更加清楚明確使讀者感同身受。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