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閱讀與仿作/畢仙蓉老師


畢仙蓉老師攝於2015/11/26
                                          
前言
     一般學生經驗貧乏,生活除了讀書就是考試,許多作文題對他們來說似乎沒甚麼題材可寫。事實不然!是他們缺乏描寫畫面的能力,寫來的文章才會缺少感染力。欲使學生寫出深具感染力的文章,除了引導他們閱讀這類作品,還要帶著他們閱讀新聞。新聞記者在文字的功力仍是有一定水準,許多場景的描寫,用字遣詞正可讓學生在關心時事的同時也學習文字的力量。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讓「閱讀有感染力的作品」與「閱讀新聞」同時結合的原因。

      今日《畢老師寫作裁縫室》繼邵鳳蘭老師之後,又加入一位值得作為中小學生寫作模仿對象的──顏宏如老師。以下是老師的自我介紹:
    我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有一本著作《這樣演說最動人》(新苗出版社),連續三年參加全國語文競賽:參加全國語文競賽佳績:98年國語演說類教師組殿軍、99年國語演說類教師組冠軍、100年作文類教師組第六名。但,最重要的是,我是三個孩子的媽,我覺得擔任母職是全世界最美好的職業之一,而且,我著實要感謝我的三個小孩,他們是我寫作靈感的泉源啊!

    自從上一個單元加入小組討論的方式後,不僅是學習者主動回饋(表示那樣的作文教學更能提升他們學習寫作的興致),多校老師也來函表示那確實是作文的有效教學。當然,寫作離不開閱讀,就像孩子不會從天而降;對年級與寫作類別而言(為考試還是為創作?創作又是為哪一單位需要?)適當的讀物,絕對會影響寫作方向與風格。《畢老師寫作裁縫室》雖然不是為了哪一單位舉辦的創作需要,但確實該有的寫作基礎,可在這裡尋得與建立,而基礎才是日後學習好壞的關鍵。
    這次主題【閱讀與仿作】時間可以是90分鐘(兩節課),也可以是45分鐘(一節課)──視短文或長篇寫作而定。由於前日讀到顏宏如老師的大作,靈機一動──決定於這堂作文課讓學生閱讀該篇文章後仿作。
    讀完宏如老師的文章,忍不出傳訊息給她。「這篇是仿作很好的範文呢!希望我的學生也能寫出這麼生活化卻生動又值得反思的文章。」感恩顏老師賜稿,讓學生有機會讀到這篇如他們說的「很有感覺」的文章。一篇文章令人「很有感覺」,應該是它具有感染力
     若要使學生兼具閱讀與寫作興致,在【仿作】單元,最好能選擇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學生讀到顏老師這篇文章時,才剛經歷杜鵑颱風橫掃全臺;文中描述的情景,大多數的學生也才剛有類似經驗,正好可以看看老師怎麼寫才能寫得令人如身歷其境。以下先介紹顏老師此篇作品,再刊登學生仿作成果,最後放上加廣閱讀──新聞報導,使大家也可看到《畢老師寫作裁縫室》如何引導學生利用新聞報導學寫作。總之,這個單元是強調「寫作不離閱讀,閱讀不落(ㄌㄚˋ)時事」
【顏宏如臉書日誌】
    這是我活了三十幾年來,最有fu的一次颱風。
    雖然說每次回台中都像候鳥,匆匆來去,但是沒有一次像這次狼狽。早上九點鐘,在台中市下了幾波間歇性大雨後,我們乘著風雨較小的空檔,趕緊上路。行前,夫君就一再要孩子安坐並繫好安全帶,凝重的神色,表明了待會兒要與風雨一搏,飆到底的決心。
    果然,車子才過大安溪,一波波的大雨像炮彈般,無情的從天而降,加上間歇性的狂風,更助長了雨勢;只見雨刷瘋狂的左右搖動,前方卻仍一片蒼茫,明明就沒有塞車,但一度車速低到只剩四五十,實在是太危險了。
    好不容易趕在中午回到家,總算舒了口氣。整個下午悠哉地整理行囊,看著新聞的聳動標題:東部,大包小包如逃難;西部,高鐵停駛萬人湧進月台;國道,成了慢速停車場……才正慶幸著自己的好運,決定先幫孩子洗澡晚上再來用烤箱烤肉慶祝教師節。
    4:45,巴斯克林才剛剛倒進浴缸,孩子們準備入浴,突然,就像鬼片,燈光晃動閃爍,忽明忽滅、開開關關兩三個回合後,一片暗淡,「停電了!」我大叫。「不好,快叫孩子把衣服穿上,免得著涼。」老公說,看我一臉狐疑 (想說停電又不是停水),他又說:「熱水器沒電沒辦法啟動。」
    正慶幸著還沒打上肥皂,一切好解決,也預估著至多三十分鐘,電就會來了的心態,一開始並沒有很驚慌。果真,五分鐘後,又是一陣閃爍,電來了。
    「快,快,快抓緊時間,兩個一起,一人一個浴缸。」我叫道。孩子們也不敢拖延,三兩下卸除衣物,但這次更快,衣服都還來不及脫完,電又掰了。
    「這次是玩真的,恐怕電線被風吹斷了。」夫君說。他開始悉悉窣窣翻櫃子抽屜到處找手電筒。我們家的手電筒原本放固定位置,自從原原有行為能力後,這些東西全歸他管,成了玩具,一時半刻竟也找不到幾支。
    風雨更強了,呼呼的風聲,好像要撕裂房子一樣,不時會搖晃窗框發出框啷框啷的巨響。
   「你看著孩子,我下去再買幾支手電筒。」夫君說。在這種生死交關的節骨眼,真不知道我哪來的勇氣,我說:「我去吧,你比較好用,孩子需要你,至少你敢開車。」後來他大概想想我說得有理,叮囑我快去快回。

    於是我穿上女兒的雨衣,拿著傘,大義凜然的,就像要去刺殺秦王的荊軻,很勇敢的出門了。到了樓下,我從大門的強化玻璃看著外頭的狂風驟雨,一陣膽怯又冒上來,心想:要是我被掉落的花瓶砸到,我爹娘怎辦?小孩怎辦?要是飛來一塊鐵皮正巧劃在我脖子上,學生怎辦?我的實習老師怎辦?……好多好多的念頭像煮沸的開水般冒上心頭,但,想到這漫漫長夜,孩子都還沒洗浴,不舒服一定睡不著,於是,我咬著牙,開了門。
    ㄏㄡ~~真有這麼大的風,不誇張,幾乎不用走,一股力量自然推動你的雙腿往前。雨水死命地往我身上、臉上打,我努力撐住傘,試圖讓自己不要像龍貓一樣,騰空飛起,一步一步,艱難地往前走,這才發現,哇,幾乎整個社區都暗冥摸,看來不是只有我們家停電。
    一百公尺不到的便利商店,我走得舉步維艱,就像連續劇裡誇張的場佈,光用肉眼就看得到一波波雨勢。等進了店門,我的老天,熟食架上早就空空如也,手電筒呢?根據店員說法,十分鐘前賣光了。
    回到家,夫君已經找到兩三支手電筒,於是我們夫妻同心------其實中間有小小拌嘴一下,發生這種意料之外的事,難免大家都煩,但,感謝主,讓我頂了兩三句後很快閉嘴 (碎念是夫妻感情不睦的元凶,這個我有讀過) -------我們合力燒了一大鍋熱水,服侍三小入浴。出浴後,又摸著半黑,弄飯給兩隻大的吃,然後趕他們上床睡,這時才晚上六點。
    隨著時間漸晚,能見度越來越差,加上外頭的路燈也漆黑一片,天色暗到連樹影和遠山的輪廓都幾乎看不到了。孩子們開始唉唉亂叫,小三寶也跟著哭鬧,只好不斷塞人皮奶嘴給安撫,能怎麼辦?米湯都在冰箱,一開,裡頭的東西全會壞。這時容容開始嚶嚶啜泣起來,邊哭邊說「我怕」,問她怕什麼,不問倒好,一問她哇的大哭。我告訴她,我們現在安然無恙的待在家裡,有沒有想過,有人的爸爸正穿著雨衣,爬著高高的梯子,在幫我們修電線?她啜泣的問我房子會不會倒?我跟她掛保證,這是鋼筋水泥蓋的,不是豬大哥蓋的,而且颱風有跡可循,還沒地震可怕。在我一再的耍寶下,孩子終於破涕微笑。
    就這樣,在LED 腳踏車燈的閃爍明滅中,我們一家人待在房裡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怕熱的三寶,早就又出了一身汗,正想著要不要去找件女兒小時候的細肩帶給三寶穿時,就在此時,一陣明滅,然後,燈亮了!燈亮了!是的,電來了!我激動到一個不行,跟老公說要去台電留言,實在謝謝那些風雨中,為我們搶修的人,辛苦了!為著你們的敬業,讓我深深向你們鞠個躬。
    看看時間,晚上七點,這短短兩個多小時,簡直比一世紀還長。我反省了自己平常對於電器的過度依賴,也看到了地球的反撲。夫君說:「這兩次颱風,基隆都很有fu。」這是因為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我知道,將來這種超級強颱的機率只會一次比一次多。所以,我們決定準備一個萬能的災害包,把電池、手電筒通通放裡面,我可不想,下次颱風還要冒著風雨出門買物資,夜路走多了,總共碰到鬼的~~~~

【學生仿作】
作者:八年級生 陳芷柔 (創作時間:30分鐘)
   這一個夜晚,真是讓我嚇得膽破魂奪!
    蘇迪勒颱風過後的「杜鵑颱風」,它的威力完全不輸給它的「前輩」;從下午開始,杜鵑就開始玩耍,但它似乎越玩越起勁,都無法克制自己了。
    天色漸暗,一個美好的教師節,變得令人無法放鬆──有的人被風吹得花容失色;有的人被雨淋成了落湯雞;而我是被杜鵑的「慘叫聲」嚇得睡不著覺。外頭伸手不見五指,加上它的慘叫聲,誰不怕?本來能安心入睡的,結果變成了輾轉難眠的一夜。
    這一個夜晚,我被杜鵑的叫聲折騰了整晚。它的鬼哭神號讓我驚恐萬分──這一夜,猶如一年!
    杜鵑不只影響我,更是驚嚇了全國;颱風造成了「停電、交通不便、農牧損失、死亡、失蹤……。」這些都是颱風為了玩耍而造成的「大麻煩」。
每遇見一個颱風,就要被嚇一次;每遇到一個颱風,就要看見一個一個的災情。我知道,只會增加,不會少。
    颱風天,真的只能受到這些驚嚇嗎?還是必須像泛舟哥一樣找樂趣,分散注意力呢?
作者:八年級生 朱槿(創作時間:15分鐘)
      在臺灣這個颱風多的地方,「莫拉克」是我在兒時為一有印象的。當時以為它就如一般颱風──一、二天就走了。沒想到它那麼有「耐心」,要跟我們「慢慢玩」。全家如臨大敵,在超市跑進跑出,好像東西不用錢似的。看新聞裡,大水、土石流「轟!」地衝入村裡、鎮裡。我不禁思考:我居住的城市,並不是風雨特多的地方,我悠閒的放颱風假時,有多少人無家可歸?


陳芷柔與朱槿二生,來自不同班級。課程進度不一,因颱風假等因素影響,寫作時間也作變更。

【聯結新聞】

一、教學引導
(一)收集資料
  1.帶學生進入E化教室,請學生利用十分鐘的時間上網搜尋有關杜鵑颱風對臺灣造成的災情報導,選出其中能令人感受到颱風威力的敘述將它抄下來
  2.請學生將自己選出的句子複製下來寄給老師匯整並貼上報導來源網址
【課堂互動】
  甲生詢問︰「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叫我們直接複製句子而要抄寫呢?
  ︰「有誰推測得出老師的用意?
  乙生回答︰「一開始就複製、貼上,只有這些動作是很簡單的事,但一定會
    有些人不閱讀,也不判斷哪些句子真的能令人感受到颱風的可怕。
  ︰「答得好!」

(二)匯整資料
  學生收集來的資料非常多有些符合令人感受到颱風威力的敘述」要求,有些則否,我和另外兩位國文老師一同討論、篩選,將之分類如下︰

1.符合要求者
(1)杜鵑颱風前天橫掃全臺,風強雨驟,整個街頭就像個大滑水道,民眾站都站不住,隨著「水道」滑滑滑;還有一部車正在等紅燈時,被從天而降的路樹砸中
(2)一陣強風吹來,厚重的玻璃門自動打開撞碎,目擊的民眾嚇得驚聲尖叫,強颱杜鵑的風力驚人,臺北101外的路樹也不堪強風摧殘,倒在路上成了路上的殺人武器
(3)眼前飛來飛去的樹枝、屋瓦、招牌從車頭前掠過,深怕會有個異物突然砸進駕駛室。
(4)超過16.5公噸重的遊覽車被吹翻
(5)有一部車正在等紅燈時,被從天而降的路樹砸中,整輛車被撞凹。
(6)新北巿土城區一名70歲老翁遭強風吹倒死亡;臺中巿一名工地工人站在工地
  圍籬浪板,遭強風捲起3公尺高後墜地不治。324人受傷部分,大都為遭招牌
  砸傷及交通意外等情形
(7)上次颱風,冬山車站的屋頂就已經破了三個洞,結果杜鵑颱風一來,整個屋頂被吹得面目全非,扯下的白色帆布就一整坨的掉在車站裡面,雨水從破洞地
   方灑了進來,地板上一大灘的積水甚至順著樓梯從二樓月臺流到下一層樓,
   就連消防栓的鐵板也是硬生生被吹了下來,可見當時風力之大。

2.不符合要求者
(1)杜鵑颱風逐漸遠離,目前造成2324傷;登山客6人未聯繫上,土石流紅色
   警戒184條,停水戶達37萬戶,停電戶達71萬戶。
(2)杜鵑颱風所帶來的強風豪雨造成全臺各地共2192千餘戶停電,光臺北市就
   動員3825人及清潔車493輛。
(3)颱風杜鵑釀災24傷,全臺逾71萬戶停電,土石流紅色警戒共51條,分布在
   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南投縣等5個縣市(6鄉鎮19村里)。臺
   灣自來水公司停水戶數 113500 戶,水壓降低戶數16萬戶(影響淡水、新
   莊、板橋等區 )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停水戶數 55000 戶 (影響士林、天
   母、北投等區),將視濁度降低情形恢復供水。
【學習單】


(三)思考與討論
  公布上述分類結果,請學生思考下列問題並寫在學習單上
1.這些句子符合或不符合的理由。
2.被採用的句子,是否有你認為不應採用者?請說明理由。
3.不被採用的句子中,你是否認為它實際應該被採用?請說明理由。
  學生寫學習單時,我會巡視他們作答情形藉此了解哪些學生的答案好,而哪些答案有語病或缺乏說服力。
  完成後,選出幾張作答良好的學習單請學生朗讀自己的答案接著我會挑出幾個有瑕疵的答案(為尊重學生,不公布姓名),與學生討論這些答案哪裡有問題例如有些學生在評論某些句子不宜被採用的原因是「純數據的報導是客觀,但沒有感情。」此時我會提醒他們︰「這十個句子皆來自新聞報導,也符合新聞報導的條件:客觀敘述,不夾雜報導者的情緒或情感。」藉此過程引導學生正確的觀念

三、學生成果
          請見以上學習單

四、 結語

       給各位看看學生的回饋前,我想先與大家分享心裡的感動:學生在搜尋資料的過程,同時也會點入新聞報導的畫面,一張張畫面都會讓他們手上的滑鼠停滯一會兒,我知道他們正在「感受」那畫面。在整理新聞報導的文字時,我也知道他們確實讓文字與畫面同時於心裡走過一遍。走過,應該會留下足跡;足跡的深淺,端看老師我如何引導,未來又如何繼續。我想讓深具感染力的文字停留在他們的記憶裡,那麼如這堂結合【新聞報導】與【閱讀感染力文章】的作文教學方式,就應該繼續……
【學生回饋】
江晉佑:在閱讀顏老師的《顏宏如臉書日誌》後,我發現真的有如"日記"般,依照時間來敘述當時發生的事情。以前我在寫日記時,總是寫出"流水帳",能一直寫下去,卻完全沒有美感。但顏老師不一樣,他的文章,雖然是日記,卻富有美感,其中的句子,句句撼動人心,令人彷彿身歷其境。而就在閱讀完後,我依照顏老師的寫作方法來一一修改我的日記,終於開始加入些修飾用的詞彙,明顯感覺到我的寫作能力大大進步了!就在做完颱風心得的活動後,畢老師帶領我們去E化教室,讓我們上網尋找"令人震撼的句子"。我們死命的搜索新聞,想找出能得到老師同意的句子。有些人認為能用"數據"來證明颱風的威力,較具說服力。畢老師讓我們分成兩方做個小小的辯論。之後,我恍然大悟:真正好的,能征服人心的句子不是數據,而是由內心發出,真正感覺到颱風威力的句子,就算沒有太多的裝飾,一樣能震撼人心。一直以來持續寫作的我,馬上來試試看,新作出爐後,給了朋友看,他竟說我的文章越來越進步了。我感謝老師給我們這種機會學習寫作,不管是不是看過我作品的人都認為我寫作力增強了,至少我更愛寫作了。
張家瑜:以前寫作文,都以平常的經驗去寫,但我有的經驗平淡無奇,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如果要寫看完新聞後的感想,大概只能輕描淡寫,更沒有「感染力」,怎麼寫都是新聞上的數據。今日利用電腦搜尋風災的照片,雖然沒有在現場,但看得出慘不忍睹的災情、驚慌失措的神情,才知道大自然「報復」的威力是無人能敵。模仿是學習的開始,當要學習新的事物必須先從模仿開始。看完了顏宏如老師的作品,我才知道描述颱風的威力原來是可以寫得令人印象深刻,在寫文章時,先看相關的文章,才會比較清楚文章怎麼寫會比較好。要先模仿才有創新,才會有更好的作品產出。

張凱博:這兩節課對我收穫良多,因為老師不只教我們寫作文,更教導著我們『寫作的技巧』。一開始老師讓我們查的颱風資料,讓我們了解颱風對我們的傷害,並且讓我們善加利用這些新聞的文字、圖片以了解災情。緊接著的一節課,老師則把我們從網路上蒐集到的資料統整起來,並告訴我們哪些句子會被『採用』,而哪些不會,但是老師故意不告訴我們『為什麼』,讓我們自己想出原因。老師也給了我們空間提出合理的原因去『反駁』。我從著兩節課中學到很多寫作的技巧及說話的說服力。

王喜文:好文章是具有感染力的,人們寫文章是要感染他人,改變他們的想法。
閱讀感染力強的文章,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想法,還能增強表達能力。利用新聞了解相關事實,下筆寫出某個場景,就不再是困難的事。不僅少了困難,作品也多了感染他人的力量,這就是文章存在的意義。

黃亮昀:閱讀新聞及具感染力的文章,更能讓我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寫,更了解事情經過,能聯想更多相關事物,能激發更多想法。有時也能從閱讀領悟某些事情,不知不覺會進一步省思,在寫作時,就不會只局限於一個題目,會把與它相關的聯想也納進去,卻又不會偏題。我覺得寫作與閱讀是一體的,要先閱讀,才會有想法,有想法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鄒東霖:利用網路新聞查看杜鵑颱風的災情,使我更能體會颱風的威力。這樣就知道該要如何形容災情的恐怖。透過閱讀新聞內容來判斷要如何寫出讓人想看的文章,我發現比起將數據放在文章裡,不如去形容災情的模樣;比起冷冰冰的數據,生動的形容災情,不是更能讓讀者身歷其境嗎?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與心情,讓讀者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也就是利用文章的感染力來吸引讀者,便能讓讀者對文章想一讀再讀。

王品華:走進E化教室,查詢資料,閱讀一篇篇的文章,從有感染力的文章中,我學到了如何使說理清楚,同時不影響原本想表達的意涵,且精進我們的思考能力。從新聞報導找關鍵字,能夠使我們在眾多的資訊中,能夠找出想表達的重點,而不被眾多的資料混淆,進而增加我們的閱讀能力。

鄒名立:這次作文課的重點在仿作。閱讀顏宏如老師這篇文章,我在描寫恐怖的事情時,更知如何呈現畫面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加上閱讀新聞報導及呈現的圖片,使我充分感受風災的可怕。

許開穎:親身經歷才知作者的感受,而閱讀新聞報導更能了解作者寫的颱風有多恐怖。進入e化教室,利用電腦查詢語文章內容相關的資料,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有點麻煩(因為有時不是只搜尋一次而已,要查兩三次才會找到自己要的資料)但可以更方便的找到寫作題材,不用浪費時間空想或發呆。另外藉由新聞,我們都能快速學習,快速的增加知識。國中課業壓力越來越重,下課後馬上去補習,回到家已經十點或十點半,根本沒那美國時間看新聞。利用閱讀新聞的方式來進行寫作,可讓我們知道近期的新聞,又能增加自己的寫作能力。深深覺得用這種方式來上課,令我能全神貫注並樂在其中。

尤靖文: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同時練習在廣大無邊的知識寶庫裡,找尋自己需要的資訊。也讓我們能練習運用摹寫的方式寫作,使文章對讀者更有吸引力。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後語搭前言了嗎/畢仙蓉老師

畢仙蓉老師攝於2015/11/26

    批改學生作文,需要耐繁,更需要耐煩。耐繁,是因為國文老師的宿命(正向的說是「使命」);耐煩,是因為常態分班下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每位學生又都是我們教育的責任,因此必須忍受一篇又一篇枯燥乏味的敘述。幸好老師的耐力與指導力,仍然可以提升部分學生的敘事力。至於寫作另一項重要的能力──反思力,其實也在多次的延伸閱讀與省思評鑑訓練中增進。任重道遠,今日須矯正學生的另一弊病,即使這可能非普遍學生的毛病,但可能一不注意(不對照前後文)也會流於此。以下即藉〈等待〉一題,談「後語不搭前言」的例子。
    題目:等待    出題者:郭恩瑾老師
【引導】生活中有許多等待的經驗,可能是等待他人的赴約,等待測驗成績的揭曉,等帶著某個特別日子的來臨,等待一段感情的降臨。等待的過程中,心情或許興奮期待,或許焦急不安,或許歡喜美好。等待的過程中,總有許多的折磨與挑戰,等待的結果可能是如願以償,也可能是令人傷感與遺憾。你曾有過什麼深刻的等待經驗嗎?請寫下你等待的事情,並說明事情經過和你的心情與感受。
【注意】※要抄題,並使用黑色筆寫作

        ※勿在文中提及個人資料
     由於今日列舉在學者的不良作品,為尊重當事人心裡感受,故不完整刊登,僅以大綱呈現。盼同儕勿慶幸自己的例子不在其中,便不懂舉一反三,或失去警惕;自己應該有能力判斷是否也是前後文也是「風馬牛不相及」。
【例一】
1.     等待的事情:生日來到。
2.     事情經過:從生日前的期待心情,寫至生日當天親友故意冷落之後又歡呼為自己慶祝的經過。
3.     感受:「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挫折擊倒不了一個有信心的人。」
※老師評語:等待生日的過程並無遇到什麼挫折,即使你認為親友故意冷落你就是讓你「挫折」,故事情節也未到「寒澈骨」以及「梅花樸鼻香」如此勵志的地步。說理誇張,反而會失去說服力,因為讀者會覺得「不實在」。
【例二】
1.     等待的事情:比賽成績揭曉
2.     事情經過:從比賽前的準備情形,寫至比賽時的緊張情緒,最後抒發成績揭曉後的滿足與安慰。
3.     感受:等待一段感情的降臨,是辛苦的事。等不到結果又是多麼令人傷感。
※老師評語:你分明談的是比賽的事,沒寫到等待誰給你一段感情。更何況你的比賽結果令人為你欣喜,哪來「傷感」?此外,也請勿抄襲【引導】中的句子,須有你自己的表達方式,才能讓讀者看見你是有想法的人。換句話說,想法與【引導】中的相同,卻用自己的話來說才實在。
【例三】
1.     等待的事情:電來的時刻
2.     事情經過:摸黑做事的困擾
3.     感受:珍愛大自然,勿讓大自然無情的反撲
※老師評語:文中僅是寫出自己在颱風夜停電時刻──做事的不便,結語卻牽扯人類破壞大自然,你認為這兩件事相干嗎?若真認為,也必須先有充分說明。

    後語搭前言了嗎?若是搭上了,在「感受」這部分,寫的是對「等待」二字的感受,還是對「等待的事情」的感受?請回顧《照片的故事》作文總評與指導。請同學勿談「照片」二字的意義,如同勿談「等待」二字的意義一樣──避免讀來呆版,也破壞了原來故事的主題。
    此外,同學!你覺得自己說的故事精彩嗎?能扣人心弦嗎?還是枯燥又乏味呢?假使連說故事都有一點困難的同學,請認真參考以下幾個單元。仔細閱讀,相信說故事的功力還是會進步:
1.<誰是說故事高手> http://ppt.cc/9yKY

2.<寫好一篇記敘文的條件> http://ppt.cc/beEb

3.<給好故事加上桂冠> http://ppt.cc/iN0A

4.<就是要你記的我──談文章收尾> http://ppt.cc/9aWu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