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模擬考作文講評與指導/畢仙蓉老師


題目: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出題者不詳)
說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很好的能力,於是我們努力學習。也許是透過閱讀來理解世界,豐厚自己的學識:也許是敞開心胸與人交往,磨鍊自己待人處事的作為;也許是效法良好的模範,時刻警惕因而走上正確的道路;也許在不斷地跌倒又站起來的過程中,激發自己真正的勇氣……,這些都是提升自己的能力的好方法。請以「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為題,寫下你如何提升自我能力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畢老師講評
    「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這個題目頗適合測驗國三學生的說理能力。在談說理性題目的重要之前,我先簡單列出批閱過程發現的問題:
一、            忽略題目的完整性
    我在〈忠於原味〈一〉──談題意理解的重要〉有這麼一段:
   「影響生活的一項發明」和「影響生活的一項發現」兩個題目差別在哪裡?差了一個字,有什麼要緊呢?答案:雙胞胎即使長得再像,也仍舊是不同的人,「發明」和「發現」在意思上並不一樣,倘若誤以為相同,文章當然容易偏離主題。
    同理,「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和「提升能力」或者「提升能力的方法」就是不一樣。
    若將題目視為「提升能力」,當然可以大篇幅論述提升能力的重要,可以不強調使用什麼方法,也可以不強調「最佳方法」是什麼。若將題目視為「提升能力的方法」,當然可以列舉多樣方法並說明這些方法都很重要。但這次模擬考題目是「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因此全文重心應該放在哪個方法才最重要。至於它為什麼重要,當然要來自你的經驗才具說服力。
二、            忽略「自己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說明」有這麼一句:「寫下你如何提升自我能力的經驗、感受或想法」。倘若洋洋灑灑卻未以自己的經驗為論據,這樣的作品能算切題嗎?依據評分標準,「能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材料,尚能闡述說明主旨」也只能拿到四級分,更何況完全不是依「說明」這句「寫下你如何提升自我能力的經驗、感受或想法」取材,分數結果可想而知。
三、            忽略文章收尾尤須扣緊題目以使題旨更清楚
   如果一篇文章寫至最後,是讓閱卷者愈看愈不知(或不確定)這位考生寫的是什麼題目,那麼它連四級分的標準「能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材料,尚能闡述說明主旨  也沒達到。因為不知整篇根據什麼題目來寫,主旨自然也不清楚了。我在〈就是要你記得我──談文章收尾〉有這麼一小段,在此提醒有以上缺失的學生:
    文章結尾如果不能巧妙的放入題目,以再次提醒讀者關於它的重要性,那麼又何必要以它為題呢?可惜很多學生就是喜歡擅自更改題目──我不是指直接將題目畫去,而是全文從頭至尾不讓讀者看出他寫的是哪一道題目,又或者讓讀者誤以為他寫的是某一道題目──但偏偏這些都不是規定的題目!

    我在講評一開始不是強調這個題目頗適合測驗國三學生的說理能力嗎?現在就是要提醒學生:在閱讀「說明」之後,也要辨識題目的味道。〈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這個題目難道說理意味不濃厚嗎?一旦辨識它以說理為主,那麼例子就是輔助,只是說理的依據。倘若全篇以記敘事件為主,以抒情為輔,而說理成了點綴,就不易讓閱卷者讀到什麼精闢的思維,也不能按照「說明」中「你如何……」的意思闡述個人作法。因為你幾乎將筆墨耗在事件的描述以及心情的刻劃上了。

【佳作欣賞】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面對批評時〉總評與指導/畢仙蓉老師


※請使用黑色墨水的筆由上而下,由右而左書寫。
※請於答案紙上作答。請依照題意作答。請注意作答時間的控制
※不可使用詩歌體,不可洩漏私人身分,文中不可使用真實的人名與校名。
題目:面對批評時       
出題者:許文繡老師
說明:他人的批評如一面鏡子,可以省思自己的缺失;他人的批評也可能是一把利刃,不僅令人不悅甚至帶來椎心蝕骨的痛苦。批評是我們成長的動力,正所謂「忠言逆耳而利於行」?還是無的放矢,他人試圖阻礙你的成功?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批評呢?請你以「面對批評時」為題,書寫自己或他人面對批評時的經驗與感受。
    這個題目普遍說來很好發揮,因為鮮少人沒有被批評的經驗,尤其懵懂的青少年時期,被父母、師長與同儕批評的經驗,更是常有。只是批評的內容如何,有些人寫來會令讀者彷彿自己身為當事人、身在現場,也深受傷痛;而有些人寫來卻令人感到那些批評帶給當事人的傷痛似有若無、不痛不癢。會有這樣差別,主要在事件敘述是否生動,以及當事人的心情刻劃是否細膩
    這個題目好發揮的另一個原因:不受限什麼樣的批評才能一提。因為每個人面對批評的感受不一樣,即使芝麻小事,對一些人來說,可能就是他最在乎的事。
    雖然不受限什麼樣的批評才可寫,但是文章內涵還是要使閱卷老師感覺考生有深度。因此面對批評時的想法與作法,仍要展現「見解卓越」的說理功力
    坦白說,許多老師不希望學生生活裡總是關心明星動態,也不希望見到作品中的例子是以他們為主。這絕不是對明星的偏見,而是會以這類題材為主的考生,有許多確實是知識淺薄、文采普通者。如此整篇讀來,難免令老師感慨:「學生關心明星比關心時事更積極。」或是:「平日似乎沒閱讀什麼好書或好文的習慣吧!」試想你若是閱卷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文章切題,結構也完整,是不是仍給個普通分數即可呢?
    這個題目【說明】寫到「該如何面對批評呢?」許多學生只寫出想法,寫到詞窮而反覆說一樣道理(彷彿「鬼打牆」)。為什麼不提出面對批評時能有哪些具體作法呢?例如:離開事發現場以緩和情緒、正向的自我對話(也可利用寫作抒發心情)、詢問父母或師長的看法……,有這些可寫,還需因為擔心文章寫太少而一再重複說理嗎?再說【說明】提到「他人的批評如一面鏡子,可以省思自己的缺失」以及「他人試圖阻礙你的成功」,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都可作為題材,如此還需煩惱不知寫些什麼嗎?當然,下筆前,先想清楚是要舉一個例子還是兩個例子,接著思考段落安排,才不會寫來雜亂無章。

【佳作欣賞】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