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我對網路時代的看法」總評/畢仙蓉老師

105/2/22臺中市模擬考作文題目(出題者不詳)
我對網路時代的看法
【說明】:隨著科技進步,網際網路的普及率日漸提高,網路深入了人類生活,澈底改變許多人的生活習慣。想查詢資料,只要打開網頁輸入關鍵字,便有成千上萬筆資訊任你瀏覽;想見朋友一面,只要開啟網路與視訊鏡頭,便可零時差交流情感。但網路有優點,也有缺點,網路語言霸凌、個人隱私外洩這些問題可能隨之而來。對你而言,生活在網路時代究竟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請表達你的立場,並寫下實際的經驗或見聞以說明你的想法。

「我對網路時代的看法」總評/畢仙蓉老師
    這個題目不難寫,因為大部分學生有上網的經驗甚至習慣,也常從師長口中得知濫用網路自由而引起的社會問題。今日僅討論部分學生以及多數學生分別須注意的地方,經常閱讀《畢老師寫作裁縫室》者,定會發現不少說法已經在前幾篇提過。今日重提,是為了配合此題,也讓突然閱讀此網誌者一目了然。
一、部分學生選材缺乏內涵
    閱讀一篇文章,往往有「讀其文,如見其人」之感。因此建議學生作文考試勿選擇暴露自己淺薄的例子。即使是多數人甚至老師平常也可能有的消遣,仍須考慮作文時可否寫入。
    談網路給你的協助有哪幾方面時,不要舉追星、追韓劇、玩遊戲、結交網友……等缺乏求知慾望的例子。否則相較於「閱讀時,遇到詞意或句意上的疑惑,而上網搜尋正解」、「利用網路查詢有助於自己學習需要的參考資料」、「透過網路以了解天下事與各地風俗民情」、「利用網路搜尋美文或感人影片進行閱讀,以提高生命氣質」……,是不是缺乏內涵呢?
二、多數學生在例子與見解之間的比例拿捏不當
    【說明】強調「寫下實際的經驗或見聞以說明你的想法」。因此建議每段經驗或每則見聞之後表達自己的看法。倘若是一口氣寫了幾段經驗或幾則見聞之後,再總括談自己的看法,也無不可,只是不少學生會以經驗或見聞的敘述為主(占較多篇幅),寫至看法,若非字數顯少,即是看法既淺又短。究竟「例子」重要還是「看法」重要?於作文考試,老師最希望看到考生的深度(程度好)。因此「看法」很重要。但是沒有適當例子,看法,只會流於空談(說服力不足)。反之,例子寫得洋洋灑灑,看法,卻是陳腔濫調,甚至蜻蜓點水(幾句帶過),依然看不見學生有何「深度」可言。缺乏深度的作品,難在眾多作品中受到肯定。若問:「例子與看法的篇幅比例究竟如何?」這難道有一定答案?畢老師想:如果例子容易引起師者共鳴(投其所好),看法沒有陳腔濫調,又具深度(頗有程度),這或許就稱得上好文了。此外,再次強調:專家建議會考作文字數達600字才有可能五級分(別以為只要重複同樣道理而只是句子變化一下,湊到600字即可五級分。老師可不喜歡「鬼打牆(註)」!)
註:指黑夜迷路,老在一個地方打轉。~《漢語字典》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作文總評與學生自評Ⅰ/畢仙蓉老師

畢仙蓉老師攝於105/11/29

     許多年前,批閱作文,常感慨:同樣的評語,總是一寫再寫,因為好幾張試卷的弊病大同小異,而必須給他們的寫作建議也大同小異。為了有效教學,不知哪一年開始,畢老師統一給每位學生閱讀相同內容的總評,如此有更多精力設計課堂討論。就以105/11/30甫完成的校內作文考試為例(102年國中會考作文題)與各位老師分享作法。
題目: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
說明也許你總是無法在籃球場上與人搶快爭球,嘗試練投三分球才發現自己可以成為一名稱職的射手;也許你一直以為自己內向害羞,擔任義工之卻發現自己也可以大方地付出愛與關懷;也許你曾為嗓門太大感到困擾卻在園遊會叫賣發現自己聲音的特點可以發揮作用……。你,曾從哪件事中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又給了自己什麼樣的新評價?請以「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為題,寫下你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畢仙蓉老師分析】
上述【說明】共舉了三個例子,仔細分析,下筆可從三方面的其中一面來寫:
一、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總是無法在籃球場上與人搶快爭球」「成為一名稱職的射手」
改變原因:嘗試練投
二、            改變性格,則改變命運
「一直以為自己內向害羞」→「大方地付出愛與關懷」
改變原因:擔任義工
三、            水能覆舟,亦能載舟
「曾為嗓門太大感到困擾」→「園遊會叫賣」
改變原因:發現自己的特點可以發揮作用
題目中必須注意的關鍵詞語:那件事/不一樣的/自己
一、那件事:必須是一件事!必須敘述事件過程
二、不一樣的:即是「改變後」。既然有「改變後」,就一定有「改變前」
三、自己:千萬別談別人。須切記自己才是主角!
【學習單】

請根據上述,評析自己的作品缺失。
蔡沅蓁
我可以加強的地方:第一段太冗長,也須少點錯字,修辭可再優美點。可把第一段改短些,再把正文寫長一點,把故事描述得更生動、更有畫面。讓讀者有興趣看下去。
郭佳穎
我可以加強的地方:一開始想題材,花了太多時間,導致後面來不及作結尾。「改變前」的敘述夠多,可是「改變後」的太少了,應該要把改變前後,不一樣的地方明確地寫出來。
林佳玉
我可以加強的地方:改變後的地方可以陳述多一些,讓讀者能夠跟改變前的地方作對比。
黃亮昀
這次題目是「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但我不知道是要以「自己」的事來講,我以為是「別人」的事,然後自己有所領悟也可以,於是就偏題很多。很多地方也說得不清不楚,也沒講述心境怎麼轉變、為什麼轉變,整篇感覺很含糊的就帶過了。
張凱博
我覺得我這次寫得不太好,因為試卷發下時,我花了太久的時間在構思,而造成文章過於簡短,還有開頭解說題目的意義時,寫得有點多,史內容及結尾有些草率,最後讓整篇文章虎頭蛇尾。我應該把思考重心放事件上,而非一直想著如何使文章開頭有吸引人的錦句。
張家瑜
我可以加強的地方:在事情前的練習可以多加描述,因為重點是改變和發見的過程,改變前和改變後要有強烈的對比,才會讓讀者有更深的感受,知道事情對作者有很重大的改變。另外句子和句子之間的連結,不可以只用自己的眼光來寫,否則讀者會不知道在寫什麼。
尤靖文
我可以改進的地方:在文章長度方面有極大的改進空間,而且在敘述前後改變的部分,僅以一語帶過,沒有完整的描述事件以印證「之前」及「之後」的改變。我應該增加對事件的描述,不但能增加篇幅,也能使讀者感覺身歷其境。
蕭心媃
我可以改善的地方:主旨要更明確,題材需更具學習意義。我沒有寫到原本以為自己不能做的事,後來卻發現自己因一件事而不一樣,也沒有寫到在發現之「前」是如何一回事。
許開穎
這篇作文題目主要談的是自己,也就是要以第一人稱完成作品,但我在書寫的過程中,因大意了,把文章主旨帶進了第三人稱。題目是「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我卻洋洋灑灑地談別人的事,這明顯離題了。
凃奕瑄
題目的關鍵詞"那件事"我並沒有詳細說明,只是蜻蜓點水的帶過.此外,我是寫"說明"中的第二點,可是改變後的情形沒有多加敘述。
鄒東霖
我須改善的地方是將事情的“原本”寫上,題目應是原本“無法、不能、困擾”的事情,在某件事後改變了,我只寫了某件事後改變的事情,未說到事件發生前還未改變的樣子,這樣可能會讓讀者沒有方向對照改變前與後的差別。
陳芷柔
我可以改善的地方:我總是太晚進入主題,前面有幾段總是省略後也沒差(與題幹沒什麼關連性)。有時,卻沒扣住「說明」,結果離題。文章總會寫太長,明明可以省略一些不重要的,寫太多的廢話了。字也寫得太小了。我寫的「過程」太少,沒有畫面,就無法帶給讀者臨場感;說理太多,反而讓文章有點枯燥!
劉子葳
我可以改善作文的地方:
1.內容太少(段落需清楚),應把過程敘述得詳細一點。例如:當時的心情。
2.需把「改變前」與「改變後」更凸顯出來。
3.可善用名言佳句,對主旨的呈現,更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因此,平日就應該多背佳句並思考其意義,那麼就不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了。
楊硯傑
我作品的缺失,就是沒有交代「改變前」的我,而直接描述因為打棒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我需要加強統整和邏輯能力,將一篇作文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而不是直接強調改變後的自己,使閱卷老師毫無頭緒。
林心蘋
我應該加強對時間的掌控能力,如在時間內不能完成,豈不是白寫了!因為沒時間結尾,導致主題不明確,即是零級分。第一段顯得太冗長,未能掌握主題,花太多時間在敘述事情的經過,過程,雖有必要交代,但交代的內容必須使人明顯看出與主題相關。以上即是此篇作品的缺失。
鄒名立
我可以改善的地方:有些地方,我再讀過一次發現並不通順,所以我覺得自己應該在下筆之前先想好句子是否流暢。而我的作文中有著很多可以用更好的語詞來形容的地方,如:聲音不夠「好」,可以改成「清亮」,當畢老師幫我修正後,我才覺得清亮比較適合拿來形容聲音。所以我會在作品中多補充些六級分用詞來提升自己的作品,而這需要在平日就有閱讀好文的習慣。
王柔涵
我可以改善的地方:不要寫與上、下段不能呼應的字眼或句子,標點符號運用要恰當,國字不要用不會寫的語詞。
我可以加強的地方:可以多加一些修辭或成語、用更有深度的語詞、句子,盡量字字或句句直接到位,不要以太多的廢話描述要表達的事物。
徐約瑟
我可以加強的地方:我的文章在敘述事件時,並沒詳細的描述事件的過程。「改變前」和「改變後」也沒有很大的反差,如果有更大的反差,我相信更可以說服讀者,並且更加有吸引力。
張哲瑋
我作文是以「改變性格,則改變命運」來寫作,一開始我留了一些伏筆想用反利襯托主旨,可惜沒能寫完,因為才寫到「改變性格」之前。我可以改善的地方除了加強時間方面的控管外,也要讓文章預留伏筆之處能夠使讀者感受到主旨。
王芊驊
我可以改善的地方: 雖然改變前和改變後都有談到,但最主要的 '改變後' 只有提到一點,所以有點太著重於前段,反而忽略了重要的段落。文中不斷提到 「他人」 的感覺,這樣主角不明確,易讓人混淆。此外我的選材(遊樂園)較令人覺得乏味與缺乏深度。
陳聖盈
在第三段的地方,發現自己一樣處後,只簡單地以一句「樂壞了」,帶過那時愉悅的心情。可能因此令人以為:那沒什麼值得開心的。需多用一些詞句,凸顯當時的心情。整體上看來,缺乏了一些優美詞句,即使寫得在順暢,也會令人覺得平凡不已,需多記憶一些優美詞句,將其加入文章中。
王品華
我的問題在於「改變後」的敘述無法使讀者明確看出我到底有多大的改變。此外,句子的流暢度要再加強。
林新雅
我需要改進的地方是:我在開頭就沒有寫到正題,我寫了「一種情況」對我來說的感覺,但題目要的是「哪件事」,並且「發現不一樣的自己」。這樣讓我一直圍繞在「這種情況」發想,我覺得如果改成「比賽音樂」然後「發現自己對音樂有天分」應該會好一些。
陳郁均
我在舉例子的地方常常忽略小細節,認為不重要則全部跳過,沒有講得完善,讓人覺得斷斷續續,不連貫。
洪承恩
我沒有把內容講得很明確也沒有好好的提到事情對我的影響我必須講述事情帶給我的影響當時的心情及感受是如何再陳述多一點。
陳柔安
以常見的題材且沒有說明「改變前」的實例,使文章一點對比、起伏都沒有。最後一段也沒有扣回主題,使整篇作文更乏味了一些。描寫事件過程也需改進,沒有可以使讀者清楚發現「改變」的地方。
林佳宜
雖然本題是在寫「改變後」,但也要有「改變前」作對照,而我「改變前」的敘述太少了,如果可以也強調「改變前」的自己到底是的,應該能給人一種我「確實不一樣了」的感覺。
江晉佑
文章要的是"發現自己的長處,並去描述、發揚它"而不是找到自己的缺點。
"哪件事"我也寫的不夠明確,沒說清楚那件事的""。最重要的,太晚切入主題,在書寫過程中沒發現開頭過於模糊不清。本文也與題目不吻合。
總結一句:要看說明再下筆。
林堉洺
我要加強的地方是結尾,因為耗費太多時間在一二段,導致結尾沒時間統整而只能含糊帶過,且因過於精簡而導致自數不足。
劉昀達
文章取材不夠新鮮,無法在眾多做絣中凸出。文章內容大多在講改變之前的事,改變之後敘述太少。此外,我可以多加使用修辭,及運用不同的字詞來敘述事情。結尾收得太快,無法完全表達原來要說清楚的事情。
林泫丞

這次拿到考卷,我花十來分鐘在思考大綱,導致未改變前的自己寫太多,而改變後的自己因沒有足夠的時間所以就只有草率帶過。
【佳作欣賞】
★以下作品為學生考試現場完成並同意刊登

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尤靖文
        在經濟學中,有種「比較利益法則」是強調「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而人生也是如此。誰會沒有自己擅長的事呢?或許那只是因為我們缺少去嘗試、去發現。
        過去,認識我的老師與同儕,無人不曉得我「反應速率慢」。每次與同學賭賽「快問快答」,總是輸得一塌糊塗。有時別人問了什麼問題,我還會楞個一兩秒,我總是自覺有如同電影《動物方程市》中的快俠一般(名字反諷行動速度)。在一次的輔導課心理測驗「反應速率」一項中甚至得到了PR4的「佳績」。
        然而,在一個測量能量強度的實驗中,我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過程中,我們持續嘗試不同方式量化實驗結果、運用不同思維模式改進我們的實驗。在這次實驗中,「再來一次的機會」不曾少過,而我們的耐心在此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實驗,重視實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小心謹慎的態度。一個實驗所求的不單是快,它更注重本身的思考、假設及在自然所發現的特異現象及其原因。於是「快」便不是它的重點,占最大部分的反而是精確。
       「為什麼我要以矯兔之姿與烏龜競泳,何不將戰場搬至陸上,一個我能盡情揮灑的領域?」我想。實驗的特色正符合我「慢工出細活」的精神,何不發揮「實事求是」的精神鑽研學問?這不但能發揮我擅長的物事,更能隱藏我的弱點。既然如此,何必去跟別人比快呢?
        在實驗中,我發現了自己專擅的事物,也了解所謂的「缺點」並非永遠、完全的「缺陷」,只是等待我去冶煉、鑄造的金礦。發現了自己的不同,並非改變了本質,而是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擴充了自信心。
        自我,或許不如你自己想得那般平凡無奇,它只是在等待你的發現。一旦發現,「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會印證在你未來璀璨的人生中。


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蔡沅蓁
        人們在和自己相處的過程中,總是給自己設下「限制」,像是某位朋友曾和我說:「小時候我很愛跳舞,但自從有次被同學看到了,那位同學到學校向別人說我跳舞不好看,我開始認為自己也許真的不適合。」於是,她給自己設下了「不會跳舞」限制。有沒有可能,那僅是同學心中嫉妒而信口胡謅,事實上,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呢?倘若有一天真對自己失去信心了,何妨試著從另一處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小時候的我,總是喜愛塗鴉,無論身處何地皆然,處處可以畫:廢紙上、牆壁上、手上、臉上……。可是,身旁總是會有那麼一、二位丹青聖手,使我信心銳減。那次下課,我在座位上進入自己的世界發揮想像力作畫時,班上小畫家來了。他看了我的圖畫,鄙夷地說:「沒什麼了不起嘛!」我呆愣住,回過神,看看他,又回望自己的作品。幸好,那次,信心並沒有因此溜走。但也開始注意到別人的作品,開始比較,開始偏離自信的航道,悲觀想法也一而再,再而三的衝擊腦袋……。最後,我便不敢在班上畫畫,只敢偷偷的,孤獨的在自己的小角落……。
        時間跳轉到小五,在一次美術課中,記得那堂課的作品是畫幅荷花的水彩,而我一如往常沒什麼自信,有點膽怯的畫著,直到老師經過我身旁,耐心指導我,不停鼓勵我,我才成功畫出一張差強人意的作品。當時除了喜不自勝,也在心中想著:「原來,我也可以畫得很好。」自信心,悄悄的回來了,也開始去畫室。至今,心中存有一個考上美術班的夢想,它似乎離我不遠,正待我追到。
         也許,你認為自己最不擅長做某件事,但它很有可能就是你「最擅長」、「最有潛力」的事,只是需要一件事來發現它,而那件事或許就在生活周遭,於轉身之處。事情有時並非想像中來的不可挽回,可能,就待你發現套在身上的枷鎖,其鑰匙即在自己手上。

        我在一堂美術課,找到了解開枷鎖的鑰匙,也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

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陳聖盈
        在挖掘寶物時,可能一挖就找到光鮮亮麗的寶石;可能挖到外表平凡的頑石,但在細心的琢磨下,會發現頑石的價值,不亞於光鮮亮麗的寶石。
        我喜愛看小說,沒少拿筆寫故事,可每回提筆寫字時,總想不出好題材,抑或寫出的作品,沒有亮點。靈感來了,就提筆記下來,可在有空時,又莫名的無法接下劇情,只好無奈的放下筆來,繼續在小說中,或是生活中尋找新靈感。可也就是這樣,作品經常因為我的半途而廢,有頭無尾。
        某次,老師要我們分組,演一段影片,內容自行編排,想當然,劇本要學生寫。而我那組,大家都有明顯的專長,不管是演員、攝影、後製或是導演,都有適合人選,唯獨編劇空缺。既然我無所事事,自然得承接這工作。在接下編劇工作時,我已經很久沒有動筆寫故事了,原本寫故事的功力就不怎樣,又長久讓筆閒置,備感生疏。為了不拖累大家,上網查資料、翻出小說和之前的筆記,將全部融合在一塊,一筆一字的寫出新的劇本……。寫完後,因為時間緊迫,也沒辦法審視作品,就這麼讓組員,將劇本交了出去。直到劇本拿回來時,看到上頭的評語,知道劇本頗被看好,當下樂壞了,趕緊讓組員將它拍下。在其他專業組員合作下,果不其然的拍出好作品。
        那時我才知道,寫故事並不難,只是要將生活中的靈感一一累積,就有可能創出佳作。若我早些改變,不再那麼容易棄械投降,或許會有更多好作品,但現在也不遲,反正我已經──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

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朱槿
        許多至理名言總告訴大家「人有無限的可能」,但人總覺得目標太遠、夢想太大,隨意給自己一個藉口放棄,殊不知自己是有能力做到的,甚至能激發自己的潛能,從而認識不一樣的自己。
         國小時,我一向認為自己成績差強人意,即使考了一百分也認為「大家差不多都是這個成績啊!」不像一些躊躇滿志的同學總能神采飛揚。我對自己不是很有自信,遇上大考試也不太願意來個「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拚命。「反正再努力,我的資質也比不上那些名列前茅的同學」這種想法一直在我腦內盤旋不去……。
        小學六年級時,補習班辦了一個大型學科競賽,見同學們都參加了,我也茫茫然參加,絲毫沒有任何動力可督促我認真準備。「在學校成績都不怎麼樣了,更何況是跟補習班這些穩上一流私立中學又每天補習念書的人一起考試,念了書也沒太大用處吧!」我隨意翻了翻講義,進了考場,會寫的題目寫完,剩下的就隨他去吧!
        考試結束,我瞧一群人屏氣凝神地等待成績、排名。當同學跟我聊到目標排名多少時,我只是聳聳肩,對自己是不抱任何期待。同學說:「前三十就好了吧!」我暗自讚嘆了下,真不愧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一開口就不得了,這場高手雲集的考試可是有三、四百人呢!
        不久後開始公布得獎名單。我看見排名門檻最低的獎項名單沒有我,即使心裡想得獎也覺得不可能了。最後宣布一等獎與前三名,心裡只慶幸:這場磨人的考試終於來到尾聲。卻在這時從司儀口中聽見我的名字!我還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旁邊的同學將我一把抓起又往前推出去……,「去!上去領獎!」我就連拿到獎牌時都懷疑這是一場夢,差點叫旁邊的得獎者用力捏我的臉頰。「原來,我也是做得到的啊!」從那時開始,我覺得自己長了一對信心的翅膀……,我不再只是個泛泛之輩!
       有了自信後,我更有主動學習的欲望,每件事都期許自己能做得更好。「我做得到!」這個想法成為我的精神支柱,從那場考試之後,陪我一同在人生地圖上闖蕩……。
        那場考試讓我遇見不一樣的自己,看見自己的可能性。我不再隨意放棄,不再故步自封。我努力提升自己,因為我一直都勝券在握。你問我為何有十拿九穩的把握?當然是因為我遇見了不一樣的自己,還有,從此決心做好一件事就有萬全準備囉!

    「哪件事」不是十分明確,但又能在結尾來個亡羊補牢。畢老師建議還是不要採用這種危險作法,但是文章結束前,若真發現自己交代不清,也只好這樣了。以下兩篇例子,經作者同意刊登。

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張喬茵

        執起畫筆,試著以那早已不受控制的手,顫抖地輕觸一下畫紙,遲遲不敢下手。就在剎那中,燃起了眾人期待的目光,漾起家人支持的背影,靈感刺激想像力,想像力渲染自己,我自信的在畫紙上刻出一筆一劃,將自己融入於「畫家」這個角色。
        被人踐踏得殘破不堪的廣告紙,拋棄在社區門口,我不經意地拾起一看,上頭有斗大的七個字:青少年畫畫比賽。雖然過去的自己對畫畫不是挺有興趣,但在重視表現的時代,我決定試試看。過去的自己,常因為美術老師說﹕「畫畫囉!」而唉聲嘆氣,因為總是缺少更進一步的繪圖技巧,提起筆甚至會擔心畫出來會不會遭人恥笑,或是害怕老師不喜歡我的作品,因而長期困在不想突破自己的囹圄。
        我拿著拾起的報名單,就像是盾牌,象徵著我即將征服曾經畏懼的領域。於是,我主動向美術老師詢問該如何以課餘的時間作畫。老師說﹕「畫畫這事很特別,它要的不是你資質多好、天賦多高,它要的是你心無旁鶩不在意他人眼光的心理,才能深入的刻出美的本質。」一句話,使我茅塞頓開。
        到了比賽當天,我試著以老師說的感覺融入作品,不在意旁人的眼光。果然,在過程中,彷彿身歷其境,彷彿自己是一位真正的畫家在作畫。就算是對於畫畫能力貧困的人,只要不執著於原來「沒有興趣」的自己,也是可以自由自在地揮灑畫筆。
        從無意間拾獲一張報名表,硬著頭皮請教老師,至毅然決然報名比賽——畫畫這件事,使我發現自己不僅是一個有繪畫能力的人,更是一個有勇氣的人——這是我許久以前不曾發現的自己。
   
從那件事,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鄒名立
        人總會覺得自己是無法做某件事情的人,有時因為害怕,所以不勇敢;有時因為覺得「不可能」,而選擇放棄。如果勇敢去嘗試一次,真的肯定不行嗎?
        以前的我說話非常小聲,不是因為害怕,而是覺得自己的聲音不夠清亮,所以能不說話就盡量不說話。即使同學常常來找我聊天,我依然緘默不語。慢慢的因為我不說話,同學便不再找我。我從不感到難過,也不想就此改變自己,只想順其自然。但隱約中發現我不受歡迎……。
        誰想做一個不受歡迎的人呢?我開始猶豫,卻少了可以使力推我一把的力量,少了一份勇氣。
        升上國小六年級時,很多時候會要和同學討論一些課業上不懂的問題,那一刻我開始嘗試說出了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一開始頗不習慣,但我慢慢的就會被同學的聲音吸引,心想:原來聲音是可以讓一個人看起來有自信!從他人答題的聲音裡,我蠢蠢欲動……,想讓我也能藉自己的聲音給自己一點點的信心。但時光荏苒,我不知不覺升上了國中。
        上了國中,很多時候都是需要透過討論來選出正確的答案,而遇到他人需要幫助的問題時,有時需要上臺為大家解說,可是我不再覺得在大家面前說話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我總在心裡想著:給自己一點信心,一定會做得很好。所以在臺上的我不疾不徐地為同學解題。直到結束後,我聽見了大家給予的掌聲。當下我非常開心,因為那一點點的信心,讓我勇敢的發表完畢。
        對我而言,如果因為不嘗試就覺得不可能的人永遠也無法成功。只要有心,哪有一件事情永遠無法解決?只是你的畏懼把你的腳抓住,讓你無法往前走。如果給自己一點點的信心,你一定能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若問我是何時看見不一樣的自己,確切時間我已不記得,但可以明確地說是上了國中,課堂多了發表機會。我把握每一次準備好的機會,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看法,也證明自己是個有內涵的人。哪件事讓我發現不一樣的自己?就說是「為同儕解題」這件事吧!

 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李亭頤
  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人往往在經歷了各種不同的事情後,才悟得發人深省的道理,甚至從中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由於我生性嚴謹,且自認手腳不協調,每次看見他人在舞臺上,隨著音樂,陶醉的舞動身軀,那翩然起舞的曼妙身影,總是令我好生羨慕,挫敗的認為那是我無法觸及的美好世界。
  有一次,班上決定在童軍露營的晚會上,表演舞蹈,我內心警鈴大響,深怕自己會成為眾人的笑柄。為了不使自己陷入窘境,決心放下成見、拋開所有退卻,勇於挑戰自我。我相信「勤能補拙」,正因為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更努力的專注於每次練習。經過一段時間苦練,終至表演的那天。上臺前,我凝視著每個和我一同辛勤練習的同學,憶起前段日子以來的點點滴滴,心中頓時溢滿了勇氣,昂首闊步的站上舞臺,毫無保留的展現自己的成果,享受和音樂、舞步融為一體的愉悅,然後欣喜的發覺:我,做到了!
  我們雖然沒有得名,但努力的精神備受肯定。從這件事中,我更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一個享受舞臺、熱愛舞蹈、勇於挑戰的自己。曾經,我自陷囹圄,對跳舞總抱持著「我不可能、我做不到」的消極態度,但是在經歷這件事後,卻令我明白:只要肯付出、肯努力,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一個人就像橡皮筋一樣,需要不斷地拉,在這個過程中挑戰自己的極限,不斷擴展自己的能力。」中國電影導演張藝謀這句話,我始終堅信著。儘管人在面對未曾嘗試的事物,總有一番自我見解,很多時候更因此喪失嘗試的勇氣,但是,這世界上鮮少有我們一開始就極其擅長、或不擅長的事。勇於挑戰自我,也許你便能成長、蛻變,從中發現完全不一樣的自己!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從聆賞中學習寫物(一)/畢仙蓉

畢仙蓉老師

為了使我的國文課有聲有色
聲:我的朗讀
色:作品呈現的色彩
借用了以下三支進行教學:



懷鷹‧石磨 http://ppt.cc/0eEjH
陳寧貴‧彩翼 http://ppt.cc/UJpAx
傅滿全‧桔子樹 http://ppt.cc/YrlV2

師:三篇文章中的「物」與作者是否都有關係!
奕儒:桔子樹彩翼這兩篇有,但是石磨這篇沒有
師:你們兩位同意這說法嗎?
不待冠吟和家伃回答
奕儒:有關係!有關係!
師:為什麼你一開始覺得沒關係,後來又覺得有關係?
奕儒:我以為寫物就是要寫跟自己關係密切的,就像<桔子樹>和作者的關係
師:好!我先問家瑜你覺得<桔子樹>和作者關係密切嗎?
家伃點頭
師:多密切?
家伃:桔子樹是作者栽種的
師:冠吟!<彩翼>寫的物是什麼?
冠吟:關渡橋
師:關渡橋與作者的關係密切嗎
冠吟:(思索了一下)密切!
師:作者家的?(大家同時噗哧一笑)
冠吟:雖然表面上不屬於作者所有,但是關渡橋令作者迷戀
師:迷戀?
冠吟:作者看見紅的鳥兒以及穿著紅衣的小女孩,其實都是他心裡一直有著關渡橋的紅色
師:所以「物」和作者的關係,至少可以歸納出哪兩方面的關係?
奕儒:實際擁有或者心靈感受
師:那麼奕儒後來說<石磨>和作者實際有「密切」關係嗎?(師故意在「密切」二字加重語氣)
奕儒:對呀!(學生隨即將滑鼠拉至朗讀音檔最後段……)你們聽這段!如果沒有密切關係,怎麼連夢裡還聽見石磨吱嘎吱嘎地響?
師:你們兩個同意嗎?(冠吟和家伃同時點頭)
師:怎麼說夢裡聽到?怎麼說夢裡聽到就表示作者與石磨關係密切?家伃你說看看
家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師:思什麼?
奕儒:想乳白色的米漿(調皮大笑……)
家伃:思……石磨和老人
師:石磨和老人與作者有什麼關係?
家伃:作者每經過一條走廊就會聽見石磨轉動的聲音,還會看見推磨的老人。老人在作者心裡是神祕的。每當石磨轉動,作者就會對老人好奇
師:好奇?你們重聽這一段(師給學生重聽「我不明白長工和唐山是什麼意思,但也沒興致再問。這之後,每當我走在那條走廊上時,再也聽不到吱嘎吱嘎的聲音了,老人的背影也消失了。我不知道那古怪的老人到哪裡去,也無人告訴我。我並不怎麼懷念他,他在我的思想裡,只不過像一朵偶然飄過的雲。」)
師:聽來似乎不在乎老人
奕儒:老師你再聽這段(奕儒給大家重聽「直到另一個節日到來,村長又央請媽去推磨時,我這才知道,老人死了;三更半夜把自己吊在小院的橫樑上。當媽領我進小院時,我不禁感到害怕起來,一點輕微的聲響,都會令我毛骨悚然。那扇小房門虛掩著,裡面黑沉沉的。」)
師:所以……冠吟你的結論是……
冠吟:從學長和學妹兩個人的答案以及老師給我們重聽的那段……,我覺得乍看老人跟作者沒有像桔子樹跟傅滿全的關係,也沒有像關渡橋令陳寧貴著迷,但也在作者懷鷹的生活裡產生了影響
師:什麼影響?
冠吟:毛毛的(大家一笑)
師:就這樣?
冠吟:還有同情
師:你們都同意?(奕儒、家伃皆點頭)
師:文中有線索?(大家皆點頭)
冠吟:有!(猛力點頭)
師:好!快下課了。下次,我們再繼續討論三篇文章各以什麼表現方式寫出作者跟物的密切關係。也就是說我們要仔細分析三篇文章分別讓作者筆下的「物」與他們的生活或思想有聯結。

★可請一般生先閱讀以上師生問答,再回答以下問題(教師可斟酌班級環境是否進行分組討論再抽問或紙筆作答,又或者兼而有之。)
1.請說明聆聽式(朗讀有聲書)閱讀較紙本閱讀的收穫
2. 三篇文章各以什麼表現方式寫出作者跟物的密切關係?
    請仔細分析三篇文章分別讓 作者筆下的「物」與他們的生活或思想產生聯結的 地方。
3.請就三篇分別說明摹寫技巧在文章中呈現的效果

以下採紙筆測驗
※進行聆聽式的閱讀前,學生已經閱讀過紙本。這一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透過朗讀有聲書再次享受三篇文章的美。下一節課才會進行「寫物」作品的技巧與各種摹寫的效果。

請說明聆聽式(朗讀有聲書)閱讀較紙本閱讀的收穫
請以<石磨>、<彩翼>、<桔子樹>為例說明
(由於學生答案大同小異,故僅採用幾篇)

劉昀達:
<石磨>
    在我聽完後,彷彿看見石磨緩慢轉動,並聽到吱嘎吱嘎的聲音。在聽老人去世那段,我像在那,看著黑沉沉的小房子,並覺得背後涼涼的……。
<彩翼>
    聽完朗讀後,我好像真的和一隻紅翼的鳥兒對看,也和身穿紅衣的女孩在人群中遊玩,更看到通紅的關渡橋幻化成一隻火紅巨鷹從身邊飛過……。
<桔子樹>
    聆聽後,眼前出現了桔子樹,而樹幹上卻有許多傷痕。聽到只剩生命線,讓我的心揪了一下,為它擔心。而當他傷好後,也為他開心,很開心他能從困難中走出。

朱槿:
<石磨>
    在只看文本時,只覺得作者很在意石磨,老人的神祕也讓人有點發毛。在聽了朗讀之後,好像自己也經過了那個陰森的小房子,對石磨與老人產生些許好奇,說不定睡覺時還會聽見吱嘎吱嘎的聲響。
<彩翼>
    在段考第一次閱讀時,我確實看到文章裡的鮮紅色彩,也彷彿猜出作者對關渡橋的情感,但不是很有把握,反覆推敲多次才決定答案。聽過之後,才完全清楚作者對關渡橋的愛。
<桔子樹>
    因為文章比較長,我看完的印象止於「作者很照顧他家的桔子樹」,但究竟有多喜歡、多照顧,沒概念。聽朗讀後才知道作者對樹的擔憂、以及他付出的努力與汗水。

陳柔安:
<石磨>
     聆聽時,能較清楚的了解作者感情及他的想法。若單純憑藉紙本閱讀,有些句子是我這個年紀的程度人無法了解的,需努力推測作者想表達什麼。推測後又會懷疑自己的猜測,不如聆聽閱讀更容易讓作者的筆觸觸動我心弦。也許也是朗讀者的聲音與技巧影響吧!
<彩翼>
    透過聲音,更能進入作者所描述的場景,且情緒起伏處、色彩、景象、聲音比紙本閱讀時,更能明顯的出現於腦海中。
<桔子樹>
    在聽的過程,彷彿能看到作者在發現問題時那驚恐的表情,紙本閱讀時較難想像。

鄧述維:
<石磨>
    聆賞閱讀讓我對石磨有更深的認識。老人的神祕感,又或是他那惹人同情的遭遇,甚至是文末那毛骨悚然的感覺,聆聽時,能比紙本閱讀更深刻。
<彩翼>
    聆賞閱讀讓我更明白作者想表達什麼。作者對關渡橋的迷戀,文末那「凌空飛去」更是讓我感受到一股瀟灑中帶著的壯志豪情。
<桔子樹>
    聆賞閱讀使我更加了解作者對桔子樹生命力堅韌的讚嘆。我喜歡閱讀,也能讀懂<桔子樹>每處敘述的情境,但是朗讀有聲書更加讓我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情感。

陳郁均:
<石磨>
    聲音漸漸小聲……,給人一種孤寂的感覺,又或者是神祕、害怕,如果沒有聽,可能會忽略。
<彩翼>
    輕快、激動,讓聽者一聽就知道作者非常喜歡關渡橋。沒有聽,一開始會有點小疑惑:作者到底是驚訝比較多,還是喜歡比較多。
<桔子樹>
    自責到頓悟,讓聽者身入其境。閱讀時感覺只有「作者很照顧樹」,到底有多喜歡,從老師的朗讀中,我嘗到了作者「喜孜孜」的滋味。

陳育政:
<石磨>
    聽完後,彷彿老人就出現在我面前,在我面前推著石磨,連那吱嘎吱嘎的聲音都聽得到。
<彩翼>
    感覺自己就化成那兩位女孩,在西門町追逐著,讓自己暫時忘卻目前所在位置
,似乎隨時抬頭就會看到那火紅的巨鷹!
<桔子樹>
    當桔子樹受傷時自己也會痛,當桔子樹康復時自己也會開心。

林佳宜:
<石磨>
    在聽的過程中,我聽到了吱嘎吱嘎的聲響,還彷彿看到了那個正在推那個石磨的老人,伴著有點低沉的聲音,害我都有點害怕了。
<彩翼>
    我好像在聆聽過程中感受到了微風吹到我身上的那種感覺,還看到了一隻火紅巨鷹從我面前飛過來。
<桔子樹>
    我看到了那棵桔子樹傷痕累累的樣子,好像身歷其境,讓我也感受到了那樣的痛苦。

張庭瑄:
<石磨>
    媽媽無奈的語氣以幾整篇文章沉默、詭異的氛圍,這些透過朗讀有聲書,更可以讓我也在作者身邊一同經歷的感覺。
<彩翼>
    透過精彩、高亢的語氣讓我感覺到火紅巨鷹的動態感。
<桔子樹>
    透過朗讀的語氣讓我也一同感染了作者擔心桔子樹的心情。

李薏萱:
<石磨>
    如果用聽的方式,可以了解石磨那種吱嘎吱嘎的聲音,而且在倒數第二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有些感傷,因為老人死了。如果用看的,我就只知道「老人死了」。
<彩翼>
    用聽的能感受到作者看見那些景象而興奮。用看的會無法感受到作者很興奮,只知道有很多色彩鮮明的景象。
<桔子樹>
    用聽的能感受到橘子樹跟蟲奮鬥的精神。用看的只能看到景象,無法感受到。

游雨珊:
<石磨>
    一開始無法融入文章的氛圍。但在搭配朗讀後,所有的情感、老人的作為……,就會隨著朗讀的聲音一一浮現。頓時那間放著石磨的小房間所發生的一切,就彷彿在我眼前上演著……。
<彩翼>
    跟隨聲音高低起伏,我感受紅色帶來的種種喜悅,以及白色帶來的清新舒爽。最後感受到作者與關渡橋融合一起的強力精神。
<桔子樹>

    朗讀聽起來比文章更明確的感受到桔子樹的生命力,那在被水泥、蟲所侵蝕後的樹幹,努力撐起一整棵樹的精神……,都在聲音裡清楚呈現。

林堉洺:
<石磨>
     聆聽可以給人帶來臨場感,將疑惑、害怕及驚訝完整的詮釋,閱讀則是須慢慢鋪陳及醞釀氣氛,兩者都能使人想像當時的氛圍。
<彩翼>
     聲音中的彩翼能呈現文字「凌空而去」的輕柔感。
<桔子樹>
    聆聽可使文章更生動,比起文中寫到傷痕處處,用朗讀顯得更慘不忍睹。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