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作文評分九面向與級分說明|畢仙蓉老師

 📘 系列教學文(1)|我怎麼批改學生作文?——從九大面向分析到級分字數說明


📌 【小提醒】 由於部落格平台在不同裝置或瀏覽器中顯示方式略有差異,排版可能偶有錯位或顯示不一的情形(如行距、標點間距不一),敬請見諒。

📎 使用說明 本文開放教師、學生與家長於教學或學習中參考使用,惟請勿擅自轉載於網站、出版物或以作者名義公開發表。若需引用,敬請註明出處與作者姓名,尊重智慧財產權。


很多人以為作文得低分是因為「寫得太少」,其實不然。寫作的關鍵在於是否有條理地鋪陳內容、清楚傳達主題。

自民國77年起從教至今,每次段考平均批改百篇作文,三十多年,累積了無數與學生一起修改文字、推敲思路的經驗。這些第一線的觀察與回饋,讓我逐步建立了一套實用的「九大分析面向」,不僅有助於學生釐清問題,更能作為教師教學與指導的具體依據。

本篇系列教學文將公開我在實際教學與作文批改中長期使用的方法,並補充說明教育部寫作評分標準,以及歷屆考題常見等級分與字數分佈,協助學生穩定跨過四級分數,朝六級分邁進!

🔍文章重點:

📌 作文評分真的和字數有關嗎?
📌 為什麼不列一級與零級分的字數?
📌 高分作文的「長度」與「品質」該如何平衡?

在作文教學與評改過程中,我與 ChatGPT 討論並整理出一套「九大分析面向」的批改方法。這些面向源自我過去實際批改學生作文的觀察經驗,再透過 AI 輔助工具的協助加以細化,幫助學生更具體理解問題,並提供方向加以改善。不僅能對症下藥,也能幫助學生逐步朝高分邁進。以下是我這幾次改作文時會參考的項目與說明:

🧾教育部寫作評分標準

📍六級分:優秀的表現

立意取材:統整運用材料,並進一步闡述主旨

結構組織:完整連貫,脈絡清晰

遣詞造句:語詞準確,句型多元,文句流暢

格式與標點:幾無錯誤

 

📍五級分:水準以上

結構完整,轉折偶不順

用詞,正確句型多樣,文句通順

少量錯字、格式或標點錯誤

 

📍四級分:已達一般水準

結構大致完整,轉折略顯不足

用詞尚可,句型略單,文意清晰但稍顯平淡

有些錯誤與標點錯誤不同,但不至影響理解

 

📍三級分:表達不充分

結構鬆散,發展不全

用詞不當,冗餘多

錯字與標點錯誤理解影響

 

📍二級分:表達有嚴重問題

結構不完整,只有單段

大量抄寫題目,發展有限

錯誤間隙,影響閱讀

 

📍一級分:表達極為嚴重的問題

無結構可辨

用詞錯誤多,內容支離破碎

格式與標點幾無掌握

 

📍零級分:離題、抄題、完全使用詩體、空白卷

 

🔍 分析方向確認(九大面向)

1️⃣ 是否聚焦(不偏題) 是否緊扣題目主旨?有無離題、偏題或模糊不清的情況?

2️⃣ 語句是否通順,有無語病、口語化、重複、用詞不當等問題(逐句舉例)是否出現語意不清、詞彙不當、語氣過於口語或表達重複的現象?逐句找出問題並提出優化建議。

3️⃣ 標點符號使用分析 (逐處舉例說明錯誤與改善方式)

是否出現濫用逗號、誤用句號、省略必要標點等問題?是否正確使用新式標點?

4️⃣ 段落是否恰當(至少四段,視情況建議調整) 是否正確換段?是否存在段落過長或混亂的情形?一篇完整的文章應有清楚的開頭、發展、轉折與結尾。

5️⃣ 破題是否精彩有力 是否能在開頭吸引讀者?是否清楚交代時間、情境或主題,引出事件或思考?

6️⃣ 結尾是否有延伸思想 是否僅重複前文,或有提出感受、反思、體悟或期待,帶出文章的餘韻?

7️⃣ 段落分析與寫作技巧解析 文章是否使用了描寫、對比、舉例、轉折等技巧?段落之間是否有邏輯與層次?

8️⃣ 是否出現無關內容、拖泥帶水的句子 是否有句子與主題無明顯關聯?是否有贅詞、無效敘述、過度插入語?需釐清焦點、刪減冗贅。

9️⃣ 提供繁體字高分範文(860880字,含標點,貼近原作內容) 我也會請 ChatGPT 協助根據學生原作內容,提供一篇貼近題旨、結構清晰、語句優美、符合長度的高分範文,供學生學習與仿寫。

 

📘 關於作文字數與級分的關係

💬 我曾與 ChatGPT 討論教育會考的寫作評分標準時提到:「我觀察歷屆樣卷,幾乎大致落在這些字數範圍中: 

二級分:約 240  

三級分:約 350  

四級分:約 500

五級分:約 660  

六級分:約 870880  

雖然評分是根據取材立意、結構組織、語句表達等核心指標來決定的,但實際上,字數確實會反映出學生是否具備鋪陳、發展與結構安排的能力。」ChatGPT 回應我:「這個觀察非常精準,而且極具教學價值!」

📊 教育會考級分與常見字數對應(依歷屆樣卷推估)

六級分:約 870880 ──結構完整,細節豐富,鋪陳清晰,轉折自然,能充分表達主題。

五級分:約 660 ──架構清晰,內容完整,邏輯大致連貫,但層次略顯單薄,細節稍有不足。

四級分:約 500 ──表達清楚,結構略顯雜亂,情感或轉折處理不夠深入。 

三級分:約 350 ──敘述片段化,主題略顯模糊,發展不夠充分,文章結構鬆散。

二級分:約 240 ──文章篇幅不足,經常只有一個段落,缺乏開頭與結尾,也沒有清楚的發展脈絡,使主題難以清楚呈現。

☑️補充說明:一級分與零級分無法以字數作為判別標準,問題核心在於「內容是否構成一篇可評價的作品」

 

📉一級分:內容極度匱乏,結構支離破碎

˙此類文章即使寫了數百字,仍常見以下問題:

˙沒有明確的主題或劇情規劃,全文僅圍繞表面打轉

˙句構混亂、用字錯誤間隙,語意模糊難解

˙缺乏核心事件或觀點的發展,甚至整篇只是資料重述

📝簡言之:不是寫得不夠,而是「寫不成一篇文章」。

 

📉零級分:無法進行評量

˙此類作品完全通常出現以下情況之一:

˙完全離題,與作文命題關聯

˙全文抄寫題目、圖片說明或題幹資訊

˙空白未作答、亂塗亂畫、使用非中文書寫

˙以詩或口號體呈現,無文章結構可言

📝簡言之:此類「作文」沒有表達任何內容,自然無法給予分數。

📘教學提醒

從評量的角度來看,只有二級分以上的作品,才具備「基本表達」與「可評估內容」。一級與零級的落點,往往是因為學生尚未掌握最基礎的文章架構、語意清晰與主題聚焦。如果能建立起這些基本功,甚至字數,也足以穩定達到三級或四級分,逐步向進步。

 

📌 小結與教學建議

1️.字數不是評分依據,但能反映內容完整度。 

2️.四段以上、總字數超過 500 字,是達四級分的基本門檻。 

3️.高分關鍵不只是多寫,而是「有效使用字數」。 

4️.低分學生應從分段、累積字數、補敘細節與情感描寫開始。


📎【補充說明】本文閱卷與分析原則

為協助學生清楚理解寫作中的問題與潛在提升空間,我在實際批改與教學中,會依據以下標準進行詳細分析與評分:

分析方式與原則

🔍 採用「九大面向分析」進行內容拆解,逐項指出優缺與可改進處。 

✍️ 每句語句若有問題,皆搭配具體修改建議,讓學生能直接對照學習。 

🧾 不計入英文逗號(,)的標點問題,以中文語氣節奏為基準。

⚠️ 特別留意是否抄寫作文題目引導說明內容,若無法用自己語言切題,會予以提醒。

🧮 附上實際字元數統計(含標點與空格),並對應教育部寫作評分規準,評估文章級分。

📚 若原文主題聚焦、內容具潛力,則會補寫878字六級分高分範文(含結構分析)供仿寫學習參考。

  若原文內容尚未聚焦或篇幅明顯不足,則會依其程度與主題方向提供適合的補寫引導版本或簡化範文,幫助不同階段學生都有對應的學習資源可參考。

📌 教學與改寫皆以培養學生具備真實表達與書面語感為核心,盼學生能在理解與模仿中漸漸掌握優秀寫作的基本架構與語言節奏。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寫作測驗全攻略:五大提醒與五大思考步驟 |畢仙蓉老師

📅 原文發表於 2021  5  6 日,今加入113年與114年會考問題重新整理。

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

寫作測驗五大提醒與五大思考步驟/畢仙蓉老師


📌【小提醒】
由於部落格平台在不同裝置或瀏覽器中顯示方式略有差異,排版可能偶有錯位或顯示不一的情形(如行距、標點間距不一),敬請見諒。

📎使用說明
本文開放教師、學生與家長於教學或學習中參考使用,惟請勿擅自轉載於網站、出版物或以作者名義公開發表。若需引用,敬請註明出處與作者姓名,尊重智慧財產權。


✍️ 寫作測驗五大提醒

 

一、「引導說明」是保分的助力
寫作測驗並不困難。首先,確保取得基本分數(至少4級分),千萬不要放棄作文。善用題目中的「引導說明」,它是你穩定得分的關鍵。

 

二、事件必須是論點的有力證明
在考場上追求創新題材,可能導致時間不足,影響表現。建議選擇熟悉的事件,作為論點的有力證明。創新可以留待平時訓練,考場上應以穩定發揮為主。

 

三、說理必須能增強事件的意義
目前的教育會考題目,往往融合記敘與論說。即使題目偏向記敘文,也需具備深刻的意義,以凸顯主題價值。

 

四、反面論述為輔,正面論述為主
反面論述應用來襯托正面論述的重要性,內容不宜超過正面論述。結論應避免消極說法,正面論述更能激勵人心,提升文章吸引力。

 

五、結論應使文章有完整結束的感覺
結論應強調主題,讓閱卷老師清楚了解你的重點,並明確呈現例子與主題的關聯,形成完整的結束。


🧠 寫作測驗五大思考步驟

一、  明確題旨:清楚表達文章中心思想
在寫作前,先確定文章的主旨,確保所述內容與題旨密切相關。首尾段應清楚呈現主旨,避免將題目生硬地套入各段。

二、  讀完引導說明後,立即思考欲表達的觀點
閱讀引導說明後,立即思考自己想表達的觀點或道理。建議在題本上列出大綱,幫助組織思路。 

三、  選擇具說服力的事件作為論據
選擇能打動人心的事件作為論據,特別是自身經驗,能使文章更具溫度和真實感。避免僅僅背誦知識,應注重情感的傳達。

四、  聚焦事件重心,避免瑣碎記事
敘述事件時,應把握重點,避免瑣碎記事。事件應有前因後果,並包含人物、時間、地點等要素。若題目涉及「物」,應詳細描寫其特徵。 

五、結論應呼應事件傳達的道理與題旨
結論應再次強調主題,並呼應事件所傳達的道理。以下是一個例子:

原結尾:「不敢說自己有奉獻,我只能說加入那團體真好,希望未來我伸出的那雙手也能幫助更多人。」

修改後:「使別人快樂的方法可以很多種,就算是一句肯定的話,也能讓人充滿希望。不敢說自己有奉獻,只能說加入那團體真好。希望未來我伸出的那雙手,也能讓更多人發光發熱──讓他們用同樣的心去幫助更多人。」

這樣的結尾更能呼應題目「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使文章主題更加明確。


 📚 實例分析:113年與114年會考作文題

113年的會考中,作文題目要求學生分析生活中常見的標題設計,並結合自身經驗提出看法。這樣的題目考驗了學生的觀察力與批判思維。例如,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吸引人的廣告標題,分析其設計手法,並探討其背後反映的社會現象。這樣的題目,能增強學生對社會的理解與關注。

114年的會考作文題目則提供了一張圖片,畫面中有兩隻倉鼠:一隻在籠內跑滾輪,另一隻則想逃出籠子。並提供「牢籠」、「自由」、「盲目」、「選擇」、「冒險」、「耽溺」等六個詞彙,讓考生選擇其中的詞彙寫作。請見114年國中教育會考試題題本暨參考答案

這樣的題目設計,鼓勵學生從自身經驗出發,進行深入的思考與表達。例如:

自由:可以從自身經驗出發,在課堂、家庭中探討自主追求的挑戰與收穫。例如,描述在學習過程中,如何爭取自主學習的機會,並獲得成長。

 

冒險:可以分享自己勇敢嘗試新事物、突破舒適圈的經驗,並因此獲得啟發與成長。例如,參加一個從未嘗試過的活動,克服內心的恐懼,最終獲得成就感。

 

牢籠:可以探討生活中如學業壓力、家庭期望等限制,並思考如何突破這些限制,尋求自我實現的途徑。

 

盲目:可以反思在生活中是否曾因從眾或缺乏思考而做出選擇,並探討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選擇:可以描述面對抉擇時的內心掙扎,以及做出決定後的結果與反思。例如,選擇參加某項活動或放棄某項機會,對自己的影響。

 

耽溺:可以探討對某些事物過度投入(如電子產品、遊戲等),導致忽略其他重要事物的經歷,並思考如何找到平衡,避免重蹈覆轍。

 ✍️補充說明:善用詞語對比,深化主題詮釋

今年(114年)教育會考的寫作題目雖提供六個詞彙(自由、冒險、沉溺、盲目、選擇、牢籠),看似獨立,但其實若細細分析,會發現這些詞語之間,隱含了三組明顯的對比:

自由 vs. 牢籠:一者象徵內心渴望的解放與自主,另一者則代表被束縛、受限的狀態。 

冒險 vs. 耽溺:冒險需要主動與突破,而耽溺則是無法自拔的被動與依賴。 

選擇 vs. 盲目:選擇是經過思考後的行動,盲目則是缺乏判斷的隨波逐流。 

這樣的詞彙設計,不僅有利於考生聚焦觀點,也提供了反面論述與正面論述的空間。學生可以選擇一個詞作為主軸,再以其對立面作為輔助說明,使文章層次更為分明。例如選擇「自由」,除了描寫追求自由的渴望,也可以補述「牢籠」如何令人窒息,進而凸顯自由的珍貴。

✍️結語

寫作,其實不難。若感到困惑,多半尚未找到適合的方法與方向。如今網路上,教作文的人很多,有的被稱為專家,有的則默默耕耘在第一線。但我想提醒學生:別讓自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也別讓每次寫作都像亂箭齊發般沒方向

請試著找一位你習慣的老師,他的教法讓你聽得懂、做得到、願意再試一次。

不一定一開始就寫得完美,只要每一題都願意那樣的方式去嘗試看看,你就會發現——原來寫作,也可以有依賴、有系統地,一步步走出自己的風格與想法。

我不是權威,只是一位願意陪你思考、練習、修改的老師。

願我的提醒與方法,能在你需要的時候,提供一點方向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