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模擬考作文講評與指導/畢仙蓉老師


題目: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出題者不詳)
說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很好的能力,於是我們努力學習。也許是透過閱讀來理解世界,豐厚自己的學識:也許是敞開心胸與人交往,磨鍊自己待人處事的作為;也許是效法良好的模範,時刻警惕因而走上正確的道路;也許在不斷地跌倒又站起來的過程中,激發自己真正的勇氣……,這些都是提升自己的能力的好方法。請以「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為題,寫下你如何提升自我能力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畢老師講評
    「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這個題目頗適合測驗國三學生的說理能力。在談說理性題目的重要之前,我先簡單列出批閱過程發現的問題:
一、            忽略題目的完整性
    我在〈忠於原味〈一〉──談題意理解的重要〉有這麼一段:
   「影響生活的一項發明」和「影響生活的一項發現」兩個題目差別在哪裡?差了一個字,有什麼要緊呢?答案:雙胞胎即使長得再像,也仍舊是不同的人,「發明」和「發現」在意思上並不一樣,倘若誤以為相同,文章當然容易偏離主題。
    同理,「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和「提升能力」或者「提升能力的方法」就是不一樣。
    若將題目視為「提升能力」,當然可以大篇幅論述提升能力的重要,可以不強調使用什麼方法,也可以不強調「最佳方法」是什麼。若將題目視為「提升能力的方法」,當然可以列舉多樣方法並說明這些方法都很重要。但這次模擬考題目是「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因此全文重心應該放在哪個方法才最重要。至於它為什麼重要,當然要來自你的經驗才具說服力。
二、            忽略「自己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說明」有這麼一句:「寫下你如何提升自我能力的經驗、感受或想法」。倘若洋洋灑灑卻未以自己的經驗為論據,這樣的作品能算切題嗎?依據評分標準,「能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材料,尚能闡述說明主旨」也只能拿到四級分,更何況完全不是依「說明」這句「寫下你如何提升自我能力的經驗、感受或想法」取材,分數結果可想而知。
三、            忽略文章收尾尤須扣緊題目以使題旨更清楚
   如果一篇文章寫至最後,是讓閱卷者愈看愈不知(或不確定)這位考生寫的是什麼題目,那麼它連四級分的標準「能依據題目及主旨選取材料,尚能闡述說明主旨  也沒達到。因為不知整篇根據什麼題目來寫,主旨自然也不清楚了。我在〈就是要你記得我──談文章收尾〉有這麼一小段,在此提醒有以上缺失的學生:
    文章結尾如果不能巧妙的放入題目,以再次提醒讀者關於它的重要性,那麼又何必要以它為題呢?可惜很多學生就是喜歡擅自更改題目──我不是指直接將題目畫去,而是全文從頭至尾不讓讀者看出他寫的是哪一道題目,又或者讓讀者誤以為他寫的是某一道題目──但偏偏這些都不是規定的題目!

    我在講評一開始不是強調這個題目頗適合測驗國三學生的說理能力嗎?現在就是要提醒學生:在閱讀「說明」之後,也要辨識題目的味道。〈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這個題目難道說理意味不濃厚嗎?一旦辨識它以說理為主,那麼例子就是輔助,只是說理的依據。倘若全篇以記敘事件為主,以抒情為輔,而說理成了點綴,就不易讓閱卷者讀到什麼精闢的思維,也不能按照「說明」中「你如何……」的意思闡述個人作法。因為你幾乎將筆墨耗在事件的描述以及心情的刻劃上了。

【佳作欣賞】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4 則留言:

  1. 題目:提升能力的最佳方法
    示範者:李胤繁老師

    人生的道路,有荊棘也有花朵,有風雨也有陽光。追求夢想,驅策雄心,去探索那探索不到的辰星,跋涉那不堪跋涉的泥濘。接受挑戰,催化動能,去聚焦關鍵能力的方法,提升技能行動的效度。

    提升能力,沒有王者之路,不抄捷徑,一步一腳印。每天變得更聰明一點,務實不躁急,為進步打好基礎,我的學習心法為:"自我檢覈做中學"。它是我開啟智慧的關鍵鑰匙,實現理想的通關密語。具體落實它,充實感冪律產生。

    "自我檢覈"就是養成核對"檢查清單"的終身習慣。"做中學"更是以行動技能落實對跨領知識的熟練運用,並根據"檢查清單",修正錯誤彌補不足,突破學習的瓶頸。如此"學習","行動",加上"檢覈",就是基本治學的方法了。

    [人者,心之器也。]人就像容器,若是破漏,當學習的源泉不斷挹注,而同時罅漏竟盡,終難生出為學之效益。所以經常性的自我檢覈,裨便補益缺失,使後繼學習到的技能,更具加乘效果。孟子也說:[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學習要像泉水一般持續前進,必得填滿坑坑坎坎問題之處,循序漸進,行動學習,腳踏實地務本道生。

    [自我檢覈做中學],可不是什麼獨見創獲,古今中外成功學習者,早有會通的灼見了。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就是反躬自省,例行檢覈清單,落實全面的知識實踐。麥克阿瑟將軍亦強調:[不要以願望代替實際的作為,……曉得自知乃是知識的基石。]要瞭解自己,務實發展生涯實踐力。巴菲特主張[在能力圈內行動,在舒適圈外學習。]改變抱殘守闕的保守心態,突破歷來菁英教育專業本位的狹隘性,學習多元能力,建立跨領域思維模式,成為未來科技時代的業界通識專才。而冠軍麵包寶春師傅,[性從偏處克將去],排除麵粉過敏,學習胃弱的鉅大障礙,堅持麵包的專業,並學曰文,微生物學 ,藝術美學……。跨領域持續學習,認真出色的締造烘焙業傳奇。

    這樣的學習心法,也曾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曙光。訥澀寡言的性情,自來社交恐慌。害怕人群目光,害怕當眾發言,害怕膚淺貧乏的自己。常因焦慮,就在人前語無倫次,精神耗弱,腦筋空白。

    但是,人不是為失敗而生 ! 於是我也來三省吾身:適合嗎?自在嗎?喜歡嗎?用檢覈法尋找自己的熱情所在。主動出擊做中學,參加演講比賽,感受公眾前發言的勇氣。觀摩旁人談助的技巧,必要時插科打諢。我發現:具體的檢覈表竟幫忙把那看似可怕的困難,一層一層的剔除了。恐懼竟然就在心中漸漸融化了……。後繼又參加許多跨領域的講座,課程。上山下海,擴大體驗。拜訪山頂茶農,學習茶道的文化涵養,登臨育英號教學船,瞭解海事教育的歷程。素描及手作課程,紓壓又療癒,實作產出真有莫大成就感……。與不同領域專業人士學習,生活是一場場的豐富之旅。

    激流勇上,豪情攫浪騰波。攀越顛峯,壯志擎天拏雲。雄心的人們,挑戰潛能,風起雲湧。於是,開發"能力",成了不可迴避的天命,卻也造就不可逆的競爭。科技與能力,若不能使人相愛,文明與進化就失去了意義。傾聽歷史的回音,追隨賢哲的召喚吧: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啊!能力的肩頭,承擔著人類福祉的使命呢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太棒了!有心的學生宜常讀這樣的作品以提升寫作深度。感恩李老師協助提供如此棒的範文!

      刪除
  2. 畢老師您好
    您的分析至為精當
    敝人日前拙作小文
    與您所見亦同
    野人獻曝 博君一哂

    回覆刪除
  3. 太感恩李老師了!迫不及待請學生仔細學習呢!感恩有您幫忙^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