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從構思到成文:以三W統整起承轉合的記敘文寫作法|畢仙蓉

 

 📌 【小提醒】

由於部落格平台在不同裝置或瀏覽器中顯示方式略有差異,排版可能偶有錯位或顯示不一的情形(如行距、標點間距不一),敬請見諒。

📎 使用說明

本文開放教師、學生與家長於教學或學習中參考使用,惟請勿擅自轉載於網站、出版物或以作者名義公開發表。若需引用,敬請註明出處與作者姓名,尊重智慧財產權。


作者:畢仙蓉/ChatGPT協作整理

前言

本文所使用之示例題目

本文之示例與分析內容,皆依據惠文高中國中部二年級第一次定期評量寫作測驗之題目與引導說明編寫:

題目:〈我愛那段時光〉
出題者:畢仙蓉老師
審題者:聯合審題

引導說明如下:

生活中,總有一些事物或情感,讓我們回味時倍覺溫暖與幸福。它們可能是一段與家人團聚或與朋友並肩的時光,也可能是某個地方發生的小事。這些畫面常在心底泛起漣漪,喚起我們對當時人事物的思念與感激。請以【我愛那段時光】為題,寫出你最想珍藏的事物或場景,並透過具體事件呈現你「愛」它的理由與過程。

 

本講義旨在提供一套兼具明確結構與可操作性的記敘文寫作方法。內容以「三W寫作法」作為構思基礎,再以「起承轉合」統整段落編排,使學生能在有限寫作時間內完成主旨清楚、層次分明、情意具體的文章。

W與起承轉合並非兩種彼此獨立的寫作方式,而是相互補充、相互映照的兩個層面:

  • W著重於釐清寫作內容與方向(構思層面)
  • 起承轉合著重於安排段落與呈現順序(組織層面)

【重點提示】學生可先依三W思考「要寫什麼、為何值得書寫、從中得到什麼」,再依起承轉合將內容編排成四個段落,使整篇文章更具條理與深度。


一、閱讀題目與引導說明

在現行國中寫作測驗題型中,題目附有一段引導說明,用以界定主題、情感基調與取材範圍。學生若僅閱讀題目本身而忽略說明內容,較容易出現偏題、取材失當或忽略重點要求等情形。

建議學生在動筆前,依序完成下列步驟:

1.  完整閱讀題目與引導說明,確認本次寫作的主題方向與文體要求。

2.  畫出關鍵詞語,例如情感相關詞(如溫暖、幸福、思念、感激等)、人物或情境詞(如家人團聚、朋友並肩、某個地方的小事等)。

3.  標記明確指令,例如是否需書寫「具體事件」、是否須交代「原因與過程」、是否要求呈現「體悟或改變」等。

以本次定期評量之題目〈我愛那段時光〉為例,引導說明中已明確指出:

  • 取材可來自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或某個地方發生的小事;
  • 文章情感應偏向溫暖、幸福、思念與感激;
  • 需透過具體事件呈現「愛」那段時光的理由與過程。

若能在閱題階段即掌握上述重點,後續的三W構思與起承轉合安排便能更為聚焦。

二、三W寫作法(WhatWhyHow

W寫作法協助學生在動筆前快速整理內容重點,使文章不致偏離主題或陷入空泛敘述。

(一)What(是什麼)

此部分用以界定「文章要書寫的核心內容」。可先以一句話概述:

  • 要描寫的對象(如家庭成員、師長、同學);
  • 要敘述的事件(如某段相處時光、一次具代表性的行動);
  • 要表達的主題(如理解、感謝、成長)。

明確的 What 能使文章主軸集中,不致流於枝節堆砌。

(二)Why(為什麼)

此部分說明「選擇書寫此人事物的原因」。可從下列角度切入:

  • 事件引發的情緒或思考;
  • 從經驗中獲得的理解或啟發;
  • 此段時光在個人成長中的意義。

Why 的釐清有助於避免文章僅停留在外在描述,而能進一步呈現內在脈絡與情意厚度。

(三)How(怎麼做)

此部分說明「因為這段經驗而產生的具體影響」。其重點不在抽象概念,而在呈現事件如何促使作者調整思考或行動。可包括:

  • 在態度或處事方式上出現的明顯變化;
  • 對人際關係、家庭相處或自我要求產生的新理解;
  • 因此建立的後續做法、提醒或行動方向。

How 使文章更具完整性,使讀者明白此經驗如何在作者心中留下長久影響。


三、起承轉合與三W之對應

起承轉合可視為三W的「段落呈現」。兩者對應如下:

  • 起:對應 What 的開端說明,交代情境並引出主題;
  • 承:對應 Why 的前半段,以具體事件呈現經過;
  • 轉:結合 Why How,展現心境變化與主要體悟;
  • 合:對應 How 的總結,統整文章並提出後續方向。

透過此對應方式,學生能以一致的邏輯完成構思與寫作,提升文章的完整度與可讀性。


四、起承轉合四段式結構

(一)起:開頭引題

功能在於引出主題與背景,提供讀者必要的進入線索。內容可包含:

  • 時間、地點、氛圍等簡要情境;
  • 一句統攝全文情感或意義的引言;
  • 將要描寫的「那段時光」或「那件事件」的概述。

範例:

  • 「每當回想起那段時光,心中總會浮現一股安定的暖意。」
  • 「在成長過程中,有一段經驗始終清晰,常在腦海再次浮現。」

(二)承:事件鋪陳

此段為全文畫面最具體之處,用以呈現事件的實際進行,使讀者能「看見」內容。可包括:

  • 相關人物與彼此的互動;
  • 具體的動作、對話、細節描寫;
  • 當時環境中特別突出的聲音、表情或光影。

範例:

  • 「那天下午,陽光斜照在走廊,我與同學正進行最後的排練。」
  • 「飯桌上菜餚整齊擺放,長輩互相寒暄,奶奶則默默替晚輩添菜。」

(三)轉:心境變化與體悟

此段為文章的關鍵,呈現內在的對比與提升,使事件具有「意義」。可從以下角度進行:

  • 原本的態度或想法;
  • 某一細節或一句話引發的轉折;
  • 因此產生的新理解或感受。

範例:

  • 「起初,我將這次聚會視為例行活動;然而在看見長輩默默準備的身影時,內心生出不同的體會。」
  • 「原先我只把排練視為任務,但同學一句肯定的話,使我首次意識到自己對團隊的重要性。」

(四)合:收束與提升

此段回扣主旨,提出文章的結論或未來方向,使全文具有完整與延伸性。可包括:

  • 從經驗中得到的核心理解;
  • 對未來行動的具體期許;
  • 與開頭形成呼應的收束。

範例:

  • 「那段相聚的時光,使我理解日常中蘊含的情意,往後我願更珍視與家人的每次相處。」
  • 「這次經驗所帶來的提醒,將成為我面對挑戰時的重要支點。」

五、四段式句型示例

(一)起:開頭引題

  • 「回望那段時光,我常想起其中所蘊藏的溫度。」
  • 「在眾多回憶之中,這段經歷格外清晰。」

(二)承:事件發展

  • 「放學後的教室僅餘幾人,我們正為即將到來的比賽進行練習。」
  • 「談笑聲在餐桌旁迴盪,長輩替晚輩添菜的動作讓氣氛更添溫馨。」

(三)轉:心境轉折

  • 「最初,我對此事並無特別感受;然而隨著情況發展,內心逐漸產生不同想法。」
  • 「一句平實的話語,卻促使我重新檢視過往的態度。」

(四)合:收束提升

  • 「這段經驗提醒我珍惜眼前的人事物。」
  • 「從那以後,我更願意主動承擔並回應他人的信任。」

六、考場應用流程

為有效運用三W與起承轉合於考場寫作情境中,可依下列順序進行:

1.  閱讀題目與引導說明:自全文中劃出主題、情感與取材範圍等關鍵詞,留意是否須書寫具體事件、心境轉變與體悟等要素。

2.  以三W整理構想

o   What:用一句話界定核心事件或時光;

o   Why:以數個詞語標示主要感受與啟發;

o   How:簡記事件帶來的後續影響與行動方向。

3.  依起承轉合安排段落

o   起:簡要引出情境與主題;

o   承:具體敘述事件經過與相關細節;

o   轉:展現心境轉折與重要體悟;

o   合:統整所得,回扣主旨並提出期許。

4.  檢視與修訂

o   檢查是否回應引導說明中的關鍵要求;

o   留意句子長度與標點使用,避免一逗到底;

o   確認段落層次分明,主旨表達清楚。

七、結語

W與起承轉合為一體兩面的寫作工具:前者協助學生在構思階段釐清內容要點,後者則在成文階段組織段落結構。若能在閱題時即重視引導說明,並依本講義所示流程加以運用,學生在面對記敘文寫作測驗時,將更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主旨明確、結構完整且情意具體的作品。錯誤! 尚未指定檔名。

你提醒得非常關鍵,我也同意:既然真實考題有「引導說明」,講義就應該明白教學生如何閱讀與運用引導說明,否則會少一塊最實用的部分。

我已經幫你做了這幾件事:

1.  新增一整節〈一、閱讀題目與引導說明〉

o   放在最前面,排在三W之前。

o   正式說明:

§  要先完整閱讀題目+引導說明

§  要畫出情感關鍵詞、取材範圍詞

§  要標記明寫的要求(例如:要有具體事件、要寫理由與過程等)

o   並且以〈我愛那段時光〉這一題為例,點出:

§  可寫家人團聚、朋友並肩、某個地方的小事

§  情感走向是溫暖、幸福、思念、感激

§  必須透過具體事件呈現「愛」的理由與過程

2.  重新編號整份講義的段落

o   原來的「一、三W寫作法」改成「二、三W寫作法」

o   起承轉合對應段落、四段式結構、句型示例、考場應用流程,依序改成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節

o   最後新增「七、結語」,正式收束全篇。

3.  在〈六、考場應用流程〉中再次強調「第一步就是讀題+讀引導說明」

o   第一步寫得很明確:要劃出主題、情感、取材範圍、必寫要素。

o   後面才是三W列點、起承轉合排段、最後檢查。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從〈我愛那段時光〉談如何給學生表達與思考的方向|畢仙蓉


作者|畢仙蓉、ChatGPT(協作編修)


📌 【小提醒】

由於部落格平台在不同裝置或瀏覽器中顯示方式略有差異,排版可能偶有錯位或顯示不一的情形(如行距、標點間距不一),敬請見諒。

📎 使用說明

本文開放教師、學生與家長於教學或學習中參考使用,惟請勿擅自轉載於網站、出版物或以作者名義公開發表。若需引用,敬請註明出處與作者姓名,尊重智慧財產權。

 

本次寫作測驗以〈我愛那段時光〉為題。目標很單純:用具體事件,把「為什麼愛」說清楚。不是堆砌形容詞,而是寫出讀者看得到、聽得到、感受得到的畫面。

一、命題焦點:讓情感落在「具體事件」上

題幹特別要求:請以具體事件呈現你「愛」它的理由與過程。關鍵在「具體」兩字:

與誰?在哪裡?做了什麼?

補上聲音、顏色、動作、心情的細節,一幕一幕寫出來。

二、批改標準:九個重點(學生看得懂的版本)

是否聚焦:開頭就讓人知道你寫「哪一段時光」。

語句是否通順:一句話不要塞太多想法;太長就切兩句。

標點是否合理:列舉用頓號「、」;逗號別連用過多;引號標清楚。

段落是否恰當:開頭破題發展事件體會轉折結尾收束(至少四段)。

破題是否有力(題眼句):用一句話點題──「我愛__那段時光,因為__。」

結尾是否有延伸:不要只說「很感動」,要寫以後怎麼做。

技巧使用:補「可感」細節(聲/色/動作),別只說「很開心」。

刪除贅語:與主題無關、重複或空話就刪。

高分關鍵:結構清楚+畫面具體+結尾有行動。

參考延伸:可參閱〈作文評分九面向與級分說明|畢仙蓉老師〉。

三、三 W 寫作步驟:有骨架

What(寫什麼):我愛的那段時光是「哪一段」?列 34 個畫面。

Why(為什麼愛):它讓我明白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如:耐心、珍惜、勇氣)

How(怎麼做):以後我會如何把這份感覺放進日常?寫 13 條做得到的事。

四、題眼句:一篇作文的方向燈

題眼句是開頭最重要的一句,用來定調主旨與路線。

檢查方式:

把題眼句單獨抽出來,不看全文,也能知道你寫哪段時光+基本情緒嗎?

只看題眼句,能大概猜到後面會出現哪些「相關事件」嗎?

寫法模板:

我愛__的那段時光,因為__。

例:我愛臨畢前的那段日子,因為我們把珍惜落在每一個小動作裡。

Q:模板會影響創意嗎?

**A**創意長在「你寫了哪些具體畫面、用了哪些貼切詞語」。模板只是骨架,幫你站穩;好看的是骨架上你自己長出的內容與語氣。

五、常見問題與即刻修法

只寫心情、沒有事件補三個小畫面(誰/哪裡/做了什麼)。

句子過長逗號兩個以內,超過就切兩句。

結尾空泛加一句「之後我會……」的行動句(當下做得到)。

字太小或太淡建議字高約格線 7080%,影響辨識易失分。

越界/畫圖/使用淡色筆屬作答違規,嚴重者可能計零分。

六、我希望學生帶走的兩句話

把回憶寫清楚,感動才進得去。

把體會變行動,文章才算真正完成。

附錄|本次寫作測驗題目與說明

題目:〈我愛那段時光〉

出題者:畢仙蓉

說明:生活中,總有一些事物或情感,讓我們回味時倍覺溫暖與幸福。它們可能是一段與家人團聚或與朋友並肩的時光,也可能是某個地方發生的小事。這些畫面常在心底泛起漣漪,喚起我們對當時人事物的思念與感激。請以【我愛那段時光】為題,寫出你最想珍藏的事物或場景,並透過具體事件呈現你「愛」它的理由與過程。

作答規範:不可使用詩歌體、不可洩漏個資、不得越格或在卷面作記號。


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考前10分鐘寫作救星:三W寫作法快速掌握完整結構|畢仙蓉

 📌 【小提醒】

由於部落格平台在不同裝置或瀏覽器中顯示方式略有差異,排版可能偶有錯位或顯示不一的情形(如行距、標點間距不一),敬請見諒。

📎 使用說明
本文開放教師、學生與家長於教學或學習中參考使用,惟請勿擅自轉載於網站、出版物或以作者名義公開發表。若需引用,敬請註明出處與作者姓名,尊重智慧財產權。

📘考前10分鐘寫作救星:三W寫作法快速掌握完整結構

──依據〈寫作測驗前的重點複習〉改寫整理
作者:畢仙蓉/ChatGPT協作整理


💬 導言

在段考或寫作測驗前,許多學生都會焦慮:「我不知道要怎麼下筆。」
其實,作文並非臨時拼湊的文字,而是一種讓心安靜下來、整理思緒的過程。
這份講義整理自我多年指導學生的經驗,並依據〈寫作測驗前的重點複習/畢仙蓉〉重新歸納而成。
希望每位在考場上的孩子,都能在短時間內想清楚「要寫什麼、為什麼寫、要怎麼寫」,寫出屬於自己、誠懇又有條理的一篇好文章。


一、寫作測驗前,最該準備的是什麼?

不是背名言,也不是苦思開頭,
而是要能在短時間內想清楚要寫什麼、為什麼寫、怎麼寫

這份講義要幫你做到三件事:

1.     理清文章中心思想;

2.     建立清楚的四段式結構;

3.     寫出真誠、有畫面的內容。


二、三W寫作法:WhatWhyHow

這是最實用的作文骨架,任何題目都能套用。

  • What(是什麼):要寫的「人、事、物、道理」是什麼?先抓住焦點。
  • Why(為什麼):為什麼值得寫?它帶給你什麼感受或啟發?
  • How(怎麼做):從中學到了什麼?未來會怎麼行動?

📍小提醒:考場最怕「空話」。
一定要讓讀者看得見畫面,而不是只聽到心情。


三、四段式結構與寫作作法

第一段|開頭引題(對應 What

  • 作法:先營造情感或氛圍,再明確點出主題。
  • 範例開頭
    • 「每當想起那一幕,我心裡就升起一股暖意。」
    • 「那是一個在某個傍晚發生的小事,卻讓我難以忘懷。」

第二段|事件發展(鋪陳 Why

  • 作法:寫清楚「在哪裡、與誰、做了什麼」。
  • 運用對話與細節(聲音、動作、氣味、光影)讓畫面鮮明。
  • 對話要有意義:能看出人物性格或情感轉變。
  • 避免:流水帳或無關題旨的閒聊。

第三段|體悟與轉變(WhyHow

  • 作法:說明「為什麼」這件事重要,並點出心境的前後對比。
  • 可寫出自己如何從「不懂」變「懂得」,或從「被動」變「積極」。
  • 轉折句範例
    • 「起初我不以為意,直到那天發生的事讓我明白……」
    • 「那句話像石子落入心湖,漣漪久久未散。」

第四段|收束與升華(總結)

  • 作法:回到主題,強調學到的道理,留下餘韻。
  • 結尾句範例
    • 「它讓我懂得在平凡裡看見光。」
    • 「我會把那份溫度記在心裡,繼續好好對待身邊的人。」

四、對比技巧(加分但別硬塞)

  • 時間對比:以前 vs. 現在(不懂珍惜)。
  • 心境對比:害怕勇敢、迷惘清楚。
  • 價值對比:冷漠理解、抱怨感謝。

👉 只選 1–2 組最能突顯主題的對比即可,重點是讓思想更立體。


五、標點與語氣的最後叮嚀

  • 句號:結束一個完整意思就該停,別一逗到底。
  • 冒號:引出下文的說明或列舉,例如:「我學到兩件事:第一……第二……」。
  • 引號:對話或引用一定加,引號外再放標點。
  • 語氣:避免口語詞(「就是」「然後」),改成具體動作或感受。

六、可背句型庫(建議熟記三至五句)

  • 「每當我想起那段日子,心裡就浮起一股暖意。」
  • 「那一天的一句話,像石子落進心湖,漣漪久久未散。」
  • 「長大後我才懂,那份平凡,就是被理解的證明。」
  • 「從那之後,我開始學著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 「我願把這份記得與感謝留在心裡,繼續好好前行。」

七、考前10分鐘快速流程

1.     30秒定焦:一句話寫出主題。

2.     2分鐘列點:地點、人物、一句關鍵對話。

3.     7分鐘寫完:依四段式,第三段一定有體悟。

4.     1分鐘檢查:刪空話、補主旨、改句號。


八、最重要的提醒

作文沒有固定公式,但考試有共通標準:
主旨清楚、結構完整、敘事具體、情感真誠。

不要追求誇張的詞藻,而要呈現真實的體驗與思考。
只要掌握 What → Why → How 的思路,
你的作品就會清楚、有層次,也更能打動人。


✏️ 延伸閱讀
原文出處|〈寫作測驗前的重點複習/畢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