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從構思到成文:以三W統整起承轉合的記敘文寫作法|畢仙蓉

 

 📌 【小提醒】

由於部落格平台在不同裝置或瀏覽器中顯示方式略有差異,排版可能偶有錯位或顯示不一的情形(如行距、標點間距不一),敬請見諒。

📎 使用說明

本文開放教師、學生與家長於教學或學習中參考使用,惟請勿擅自轉載於網站、出版物或以作者名義公開發表。若需引用,敬請註明出處與作者姓名,尊重智慧財產權。


作者:畢仙蓉/ChatGPT協作整理

前言

本文所使用之示例題目

本文之示例與分析內容,皆依據惠文高中國中部二年級第一次定期評量寫作測驗之題目與引導說明編寫:

題目:〈我愛那段時光〉
出題者:畢仙蓉老師
審題者:聯合審題

引導說明如下:

生活中,總有一些事物或情感,讓我們回味時倍覺溫暖與幸福。它們可能是一段與家人團聚或與朋友並肩的時光,也可能是某個地方發生的小事。這些畫面常在心底泛起漣漪,喚起我們對當時人事物的思念與感激。請以【我愛那段時光】為題,寫出你最想珍藏的事物或場景,並透過具體事件呈現你「愛」它的理由與過程。

 

本講義旨在提供一套兼具明確結構與可操作性的記敘文寫作方法。內容以「三W寫作法」作為構思基礎,再以「起承轉合」統整段落編排,使學生能在有限寫作時間內完成主旨清楚、層次分明、情意具體的文章。

W與起承轉合並非兩種彼此獨立的寫作方式,而是相互補充、相互映照的兩個層面:

  • W著重於釐清寫作內容與方向(構思層面)
  • 起承轉合著重於安排段落與呈現順序(組織層面)

【重點提示】學生可先依三W思考「要寫什麼、為何值得書寫、從中得到什麼」,再依起承轉合將內容編排成四個段落,使整篇文章更具條理與深度。


一、閱讀題目與引導說明

在現行國中寫作測驗題型中,題目附有一段引導說明,用以界定主題、情感基調與取材範圍。學生若僅閱讀題目本身而忽略說明內容,較容易出現偏題、取材失當或忽略重點要求等情形。

建議學生在動筆前,依序完成下列步驟:

1.  完整閱讀題目與引導說明,確認本次寫作的主題方向與文體要求。

2.  畫出關鍵詞語,例如情感相關詞(如溫暖、幸福、思念、感激等)、人物或情境詞(如家人團聚、朋友並肩、某個地方的小事等)。

3.  標記明確指令,例如是否需書寫「具體事件」、是否須交代「原因與過程」、是否要求呈現「體悟或改變」等。

以本次定期評量之題目〈我愛那段時光〉為例,引導說明中已明確指出:

  • 取材可來自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或某個地方發生的小事;
  • 文章情感應偏向溫暖、幸福、思念與感激;
  • 需透過具體事件呈現「愛」那段時光的理由與過程。

若能在閱題階段即掌握上述重點,後續的三W構思與起承轉合安排便能更為聚焦。

二、三W寫作法(WhatWhyHow

W寫作法協助學生在動筆前快速整理內容重點,使文章不致偏離主題或陷入空泛敘述。

(一)What(是什麼)

此部分用以界定「文章要書寫的核心內容」。可先以一句話概述:

  • 要描寫的對象(如家庭成員、師長、同學);
  • 要敘述的事件(如某段相處時光、一次具代表性的行動);
  • 要表達的主題(如理解、感謝、成長)。

明確的 What 能使文章主軸集中,不致流於枝節堆砌。

(二)Why(為什麼)

此部分說明「選擇書寫此人事物的原因」。可從下列角度切入:

  • 事件引發的情緒或思考;
  • 從經驗中獲得的理解或啟發;
  • 此段時光在個人成長中的意義。

Why 的釐清有助於避免文章僅停留在外在描述,而能進一步呈現內在脈絡與情意厚度。

(三)How(怎麼做)

此部分說明「因為這段經驗而產生的具體影響」。其重點不在抽象概念,而在呈現事件如何促使作者調整思考或行動。可包括:

  • 在態度或處事方式上出現的明顯變化;
  • 對人際關係、家庭相處或自我要求產生的新理解;
  • 因此建立的後續做法、提醒或行動方向。

How 使文章更具完整性,使讀者明白此經驗如何在作者心中留下長久影響。


三、起承轉合與三W之對應

起承轉合可視為三W的「段落呈現」。兩者對應如下:

  • 起:對應 What 的開端說明,交代情境並引出主題;
  • 承:對應 Why 的前半段,以具體事件呈現經過;
  • 轉:結合 Why How,展現心境變化與主要體悟;
  • 合:對應 How 的總結,統整文章並提出後續方向。

透過此對應方式,學生能以一致的邏輯完成構思與寫作,提升文章的完整度與可讀性。


四、起承轉合四段式結構

(一)起:開頭引題

功能在於引出主題與背景,提供讀者必要的進入線索。內容可包含:

  • 時間、地點、氛圍等簡要情境;
  • 一句統攝全文情感或意義的引言;
  • 將要描寫的「那段時光」或「那件事件」的概述。

範例:

  • 「每當回想起那段時光,心中總會浮現一股安定的暖意。」
  • 「在成長過程中,有一段經驗始終清晰,常在腦海再次浮現。」

(二)承:事件鋪陳

此段為全文畫面最具體之處,用以呈現事件的實際進行,使讀者能「看見」內容。可包括:

  • 相關人物與彼此的互動;
  • 具體的動作、對話、細節描寫;
  • 當時環境中特別突出的聲音、表情或光影。

範例:

  • 「那天下午,陽光斜照在走廊,我與同學正進行最後的排練。」
  • 「飯桌上菜餚整齊擺放,長輩互相寒暄,奶奶則默默替晚輩添菜。」

(三)轉:心境變化與體悟

此段為文章的關鍵,呈現內在的對比與提升,使事件具有「意義」。可從以下角度進行:

  • 原本的態度或想法;
  • 某一細節或一句話引發的轉折;
  • 因此產生的新理解或感受。

範例:

  • 「起初,我將這次聚會視為例行活動;然而在看見長輩默默準備的身影時,內心生出不同的體會。」
  • 「原先我只把排練視為任務,但同學一句肯定的話,使我首次意識到自己對團隊的重要性。」

(四)合:收束與提升

此段回扣主旨,提出文章的結論或未來方向,使全文具有完整與延伸性。可包括:

  • 從經驗中得到的核心理解;
  • 對未來行動的具體期許;
  • 與開頭形成呼應的收束。

範例:

  • 「那段相聚的時光,使我理解日常中蘊含的情意,往後我願更珍視與家人的每次相處。」
  • 「這次經驗所帶來的提醒,將成為我面對挑戰時的重要支點。」

五、四段式句型示例

(一)起:開頭引題

  • 「回望那段時光,我常想起其中所蘊藏的溫度。」
  • 「在眾多回憶之中,這段經歷格外清晰。」

(二)承:事件發展

  • 「放學後的教室僅餘幾人,我們正為即將到來的比賽進行練習。」
  • 「談笑聲在餐桌旁迴盪,長輩替晚輩添菜的動作讓氣氛更添溫馨。」

(三)轉:心境轉折

  • 「最初,我對此事並無特別感受;然而隨著情況發展,內心逐漸產生不同想法。」
  • 「一句平實的話語,卻促使我重新檢視過往的態度。」

(四)合:收束提升

  • 「這段經驗提醒我珍惜眼前的人事物。」
  • 「從那以後,我更願意主動承擔並回應他人的信任。」

六、考場應用流程

為有效運用三W與起承轉合於考場寫作情境中,可依下列順序進行:

1.  閱讀題目與引導說明:自全文中劃出主題、情感與取材範圍等關鍵詞,留意是否須書寫具體事件、心境轉變與體悟等要素。

2.  以三W整理構想

o   What:用一句話界定核心事件或時光;

o   Why:以數個詞語標示主要感受與啟發;

o   How:簡記事件帶來的後續影響與行動方向。

3.  依起承轉合安排段落

o   起:簡要引出情境與主題;

o   承:具體敘述事件經過與相關細節;

o   轉:展現心境轉折與重要體悟;

o   合:統整所得,回扣主旨並提出期許。

4.  檢視與修訂

o   檢查是否回應引導說明中的關鍵要求;

o   留意句子長度與標點使用,避免一逗到底;

o   確認段落層次分明,主旨表達清楚。

七、結語

W與起承轉合為一體兩面的寫作工具:前者協助學生在構思階段釐清內容要點,後者則在成文階段組織段落結構。若能在閱題時即重視引導說明,並依本講義所示流程加以運用,學生在面對記敘文寫作測驗時,將更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主旨明確、結構完整且情意具體的作品。錯誤! 尚未指定檔名。

你提醒得非常關鍵,我也同意:既然真實考題有「引導說明」,講義就應該明白教學生如何閱讀與運用引導說明,否則會少一塊最實用的部分。

我已經幫你做了這幾件事:

1.  新增一整節〈一、閱讀題目與引導說明〉

o   放在最前面,排在三W之前。

o   正式說明:

§  要先完整閱讀題目+引導說明

§  要畫出情感關鍵詞、取材範圍詞

§  要標記明寫的要求(例如:要有具體事件、要寫理由與過程等)

o   並且以〈我愛那段時光〉這一題為例,點出:

§  可寫家人團聚、朋友並肩、某個地方的小事

§  情感走向是溫暖、幸福、思念、感激

§  必須透過具體事件呈現「愛」的理由與過程

2.  重新編號整份講義的段落

o   原來的「一、三W寫作法」改成「二、三W寫作法」

o   起承轉合對應段落、四段式結構、句型示例、考場應用流程,依序改成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節

o   最後新增「七、結語」,正式收束全篇。

3.  在〈六、考場應用流程〉中再次強調「第一步就是讀題+讀引導說明」

o   第一步寫得很明確:要劃出主題、情感、取材範圍、必寫要素。

o   後面才是三W列點、起承轉合排段、最後檢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