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測驗題中的圖表,有何重要?是否非利用不可?我想這必須視【說明】而定,也必須視學生程度而定。圖表的設計,無非是引導學生思考方向。這「引導」是否也成「限制」,仍視【說明】而定。如106年「請閱讀以下圖表及文字,按題意要求完成一篇作文。」107年「請先閱讀以下提示,並按題意要求完成一篇文章。」108年「請先閱讀以下資訊,並按題意要求完成一篇文章。」這三年皆強調「按題意要求」。「題意」即同時包含「圖表」與「文字」這兩部分。
畢老師曾在〈108年國中教育會考作文可以怎麼寫〉一篇提及:「判讀訊息的方式並無改變——依然要從引導說明(含圖表)中搜尋。提供訊息的地方有表格內的文字,以及表格外的敘述。」端看學生是否懂得運用。
今則以109年第三次模擬考寫作測驗為例,簡述圖表內容在寫作測驗中的運用,同學也可從畢老師的看法,解決「圖表內容是否重要?是否非利用不可?」等疑惑。
題目:關於計畫與變化,我的想法是……
出題者:不詳
為方便閱讀,以上圖表轉為文字檔:
說明: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在強調事前有了計畫與準備,方可能有備無患;但人們也常說:「計畫趕不上變化」,則又指出每個計畫其實很難避免各種變數的發生。所以從事前的「計畫」,到進行中可能需面對的「變化」,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看待的態度:
甲同學:「事前計畫絕對是必要的,且要用計畫來因應各種變化。」
乙同學:「既然變化難以避免,所以不需做太多計畫吧!」
丙同學:「雖有計畫,但也要懂得適時調整才好啊!」
參考上述關於「計畫」與「變化」的態度觀點,你的想法是什麼?請結合你的生活經驗,或生活周遭的觀察,以「關於計畫與變化,我的想法是……」為題,討論「計畫」與「變化」的關係,表達你的感受或想法。
畢老師仍建議善用圖表內容
若想使說理更充分,可善用圖表內容。例如:提出甲和丙的說法(必須是「事前計畫,絕對是必要的,且要用計畫來因應各種變化。」與「雖有計畫,但也要懂得適時調整。」等完整句子,而非用「甲」、「丙」兩個代號表示)。繼而說明你提出這兩個論點的理由(作文三W中的「why」)。這兩個論點屬於正面說理,再加上反面說理則更充分──可藉由乙說的「既然變化難以避免,所以不需做太多計畫!」這句,作為文章的轉折(起、承、「轉」、合),表達你反對這種心態的理由(作文三W中的「why」)。
至於如何將以上說理與你的生活經驗或生活周遭的觀察結合,而形成一篇完整的結構,可參考以下兩個作法:
一、
生活經驗或生活周遭的觀察,必須是依據你想說的道理來安排(情節)。
二、
先考慮生活經驗或生活周遭的觀察,以何事件為題材較容易發揮(完整事件),再依據事件說明相關道理。這時,為了使說理與事件密切相關,即不必考慮圖表中的內容(【說明】提到「參考」上述……,並非強調「依據」上述……。所以可借用圖表內容發揮,也可不必)。倘若抒發至此,尚有作答時間,再補述圖表中的內容,作為延伸說理。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