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給學生讀過兩篇邵鳳蘭老師的作品後,他們三不五時問我:我們什麼時候還可以讀到邵老師的文章?原來不僅是老師我自己覺得,連學生都抗拒不了邵老師文字的魅力。
常說:「耳濡目染!」也常聽:「模仿是進步的最好方法。」如果我讓學生多次閱讀邵老師的作品,會有什麼結果?會不會像她一樣用字遣詞靈活自如?會不會像她一樣讓筆下的人物個個如現眼前?會不會像她一樣將故事寫得扣人心弦且如餘音繞樑?會不會……。我不知道,但學生可以告訴我。
在得到答案之前,應該先實驗。即使不是為了寫作,「純粹閱讀邵老師的作品,生活便覺多采多姿。因為她的故事,常逗得我們笑中有淚、淚中帶笑、哭笑不得!」這是一位學生的回答。
至於我,除了如那位學生一樣享受,還有身為國文老師的目的:訓練閱讀與寫作。拿邵老師的作品來出閱讀測驗,最好不過了;正符合會考「長篇閱讀訓練」的需要,題材又是那麼吸引人──讓學生在閱讀的快樂中訓練判斷能力。
今日即以邵老師<什麼「長」與什麼「獎」>這篇進行閱讀與判斷力訓練。之後也請各位聽聽學生認為閱讀<什麼「長」與什麼「獎」>,就學習寫作而言,帶給他們什麼收穫?多讀幾篇後,再看看學生的創作,如何?
……
我是真的不明白,什麼長與什麼獎,是否與日後的功成名就,有任何確切與必然的關係,但在大夥兒言笑晏晏的當刻,我卻是下意識地遮臉掩面,自慚形穢。
國小六年,我只當過「一次」排長,負責幫老師收簿子,卸任後,便不曾再與老師的目光,有任何交集;上了國中,鎮日與自己猙獰可怖的青春期纏鬥,成績普通,表現平平,班上諸多聰明才智之士,我完全沒有擔任「什麼長」的機會,只能偷老爸的印章,放在書包裡,每有好戲上檔,便造假一張請假單,溜去戲院愛恨生死,發呆做我的導演夢,畢業時,老師很「奇蹟」地賞了我一個「三年皆勤獎」,不知為何?
這般赧於啟齒的年少心事,要我如何說?
我也曾在心中吶喊多次:選我選我!選~~~我!我可以任勞任怨,做牛做馬,不怕被同學暗地裡射箭,不怕被恐嚇撕我簿子、劃花書包,只要讓我當個什麼長,得個什麼獎,我會努力地「背」我最爛的數學證明題,努力地記英文文法與單字,努力地計算我根本看不懂的化學程式,只要老師的眼光,不要從我平庸的臉龐飄過,我不要當老師的「左外野」,球跡罕至,乏人問津,選我選我!
有一天,當老師的目光在班上逡巡許久,終於「臨幸」在我巴望多時的枯乾眼眸時,我開心得彷彿要飛上天!
欸!那個誰------就妳啦!還看別人,去辦公室,幫老師把三角板拿過來!他肥短的食指,輕輕地指了指我!
老師,我有名字的!教了我兩年,你竟然喊我:那個誰!
我難過地站起身來,眼淚爬了滿臉!
記得多年前的國三畢業班,開始有推薦甄試這個項目。
班上的林一平,原本當天要去某公立高中報到。
當天下午,他跟另一名同學,氣急敗壞地跑回學校,手上那張報到通知單跟報名表,因過分地揉捏,皺成一團:
老師老師,他們主任說,甄試資格裡有一欄,要有擔任過幹部的,或者參加比賽得獎,或是服務過學校的,有記功嘉獎的,才可以報啦!拜託拜託,妳隨便幫我寫一個,只要有一個就好!
咦?你在我班上三年,都沒當過幹部嗎?
孩子難過地搖了搖頭。
排長呢?沒有?各科小老師?糾察隊?也沒有?各處室公差?
我仔細想了想:你運動會有跑過大隊接力,不是嗎?還幫學藝股長跑腿,買過壁報紙,我記得的。
那個不算啦!孩子的聲音開始嗚咽:
老師,求求妳啦!妳隨便給我寫個國文科小老師,還是窗戶長(專在放學後幫忙關窗戶的)、垃圾長(專倒垃圾)、水龍頭長(專關水龍頭),什麼都可以啦!沒有人知道的,拜託啦!
這下,換我難過地搖了搖頭:一平,我說,你是要老師作假,竄改記錄嗎?
孩子知道求情無望,終於哭出聲音:
嗚嗚嗚嗚--------我沒有要老師作假啦!我只是--------嗚嗚嗚嗚----我什麼長都沒有,不能報了啦!沒有學校讀了,哪會安呢?
屋外,一樹的蟬聲,聲聲迢遞,我看著那張報名表上的空白欄位,淚眼潸然。
突然想起當年,自己曾經唱到鼻酸嘴也乾的一首歌:
再看我一眼,再看我一眼,別急著說再見
讓你的微笑,讓你的流連,使我的夢更甜
一首原本輕快佻撻的舞曲,卻在年少憂悶的內心深處,瘖啞成了一首生命悲歌,這當中的曲折,現在想起來,依然悲莫能禁!
看著手上那些學生們的基本資料,試想著他們可能擁有的「輝煌青春」,竟然覺得,凜凜一驚,肅然起敬!
節錄自──什麼「長」與什麼「獎」
.邵鳳蘭(邵子)
以下題目由畢老師設計,經邵老師肯定後呈現。
一、選擇題
( )1.使作者羞於啟齒的年少心事,是指什麼?
(A)做牛做馬卻被同學抱怨與恐嚇
(B)沒有擔任「什麼長」,還造假請假單
(C)對於僅得過「三年皆勤獎」,心有不甘
(D)認為「幫老師拿三角板」是件丟臉的事
( )2.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作者喜愛的科目?
(A)藝術
(B)數學
(C)化學
(D)英文
( )3.下列何者是林一平哭泣的主因?
(A)不能擔任什麼長
(B)不能報名推薦甄試
(C)老師拒絕為他作假
(D)覺得當跑腿沒出息
( )4.下列何者是文中所指的「輝煌青春」?
(A)經常得到老師讚美
(B)各科成績名列前茅
(C)棒球賽經常擊出安打
(D)榮獲獎項或擔任股長
( )5.「再看我一眼,再看我一眼,別急著說再見/讓你的微笑,讓你的流連,
使我的夢更甜」,作者引用這幾句歌詞,主要想表示何種心情或想法?
(A)希望不再把一首輕快的歌曲唱成悲歌
(B)除了讀書還要擔任幹部的學生都太辛苦
(C)希望報名甄試的學生能將報名表填寫清楚
(D)感慨自己年少時期滿心期待受到重視卻被忽略
二、問答題
閱讀<什麼「長」與什麼「獎」>,就學習寫作而言,帶給你什麼收穫?
以下回答者均為七年級正準備升八年級的學生
劉子葳:
我讀這篇彷彿就是讀作者的親身經歷,他似乎就是很真誠的與我分享他的故事,讓我很想聽下去,加上活潑的語調,讓我覺得作者是個有趣的「朋友」。這篇文章還有一個特別處就是:語助詞的使用,讓我更知道作者當時的心情有多開心或多難過。
陳至楷:
加入一些自己的人生經歷,可以讓主旨更清楚,也更令人想聽作者的故事﹙就當作是作者的故事,他正說給我們聽﹚。另外,加上歌詞,即使是我未曾聽過的歌,還是覺得作者就在我面前唱著他的心情和想法。
陳芷柔:
用一種像是「說故事」或「對話」的方式寫作,讓人有股巨大的「新鮮感」!前幾段描述經過,加上逗號語句號以外的標點符號,讓作者情緒生動許多;後幾段使讀者了解一些道理,隱約透露出作者想表達的意含……。文章中有許多詞彙的特別用法,能讓讀者思考其中的意義,例如:「輝煌青春」、「左外野」……。
蔡沅蓁:
我學會如何把成語套用在文章中﹙哪些成語怎麼使用,以及怎麼讓他們與句子結合得更流利﹚。作者將人物的表情,寫得如在我眼前那般生動,讓我讀的時候,可以想到未來如果描寫人物的個性和表情,可以如何寫。作者還套用短短的歌詞,更加凸顯文章重點。名言錦句雖然也有這種效果,但歌詞更貼近讀者的生活,讀來更有感覺。
張家瑜:
我學到三種寫作技巧:一、文章裡放入幾句歌詞,能讓讀者對作品留下更深印象,還能產生共鳴。二、有一些動詞可以試著更換﹙不同於平常的用法﹚,如一般說「流」眼淚,作者卻說:「眼淚爬了滿臉」,反而讓畫面更鮮活。三、有些情況下,可以將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放入,讓讀者更了解情況。
張哲瑋:
文中有一句:「只要老師的眼光,不要從我平庸的臉龐飄過,我不要當老師的『左外野』,球跡罕至,乏人問津,選我選我!」讓我了解寫作可以多一些聯想,形容一件事情,可用另一種截然不同但有關連的事情來表現,讓文章更有創意,也更生動、有趣。
徐欣妤:
我了解了段落的分配,以及字詞的力量。還發現如果能讓讀者的腦中想像得到畫面,作品更有看頭。此外,收尾放入歌詞,可以讓文章更有意思。
郭佳穎:
作者使用的句子非常特別,例如:「鎮日與自己猙獰可怖的青春期纏鬥」。很少人會和自己的青春時期纏鬥,而且還形容成「猙獰可怖」,太特別了!太有想像力了!
凃奕瑄:
我從這篇學到如何大方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這應該是作品能否讓讀者有感覺的關鍵。如果寫作時,這個也不想說,那個也不好意思說,深怕與讀者坦誠相見,文章可能就是一般文章而已。
以上回饋經老師肯定,自然也想讓他們的同儕一讀。是否每位學生皆能仔細閱讀呢?讓學生畫記關鍵詞!為了訓練精準的判斷力,畢老師如是叮嚀學生:「關鍵句中,一定有關鍵詞;這個詞或這些詞,便是讓句子成為關鍵的條件。所以請將它們畫記清楚!」
邵老師主動回饋,除給予以上學生肯定,還希望知道他們對以下問題的想法:
取材自真實的生活經驗,感受如何?如果改用第三人稱的敘事觀點,會有怎樣不同的感受?
以下回答者均為七年級正準備升八年級的學生
陳柔安:
真實的生活經驗容易感染讀者的情緒,在傳達上較顯真實,也容易使讀者聯想到自己。就好像在聽朋友傾吐心事,同時想想自己有無類似經驗一樣。換句話說,採用自己的經歷來寫作,心中的感受,自己最清楚,表達較自然,也更能帶動讀者。
楊懷淵:
作者用親身經歷來表達,我感受到的不只是一個故事,是一個真實的人在述說他的歷史,我也更能體會作者的內心,更容易被感動。如果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寫,我會覺得隔了一層什麼,就像老師訓話,卻聽不見學生內心的聲音一樣。
朱槿:
取材自真實生活經驗的文章,給人一種親切感,因為我們也可能有相似的經驗。若使用第三人稱書寫,可以表現出所有人誤的情感,但對特定角色的心情描寫,便無法如第一人稱那般細膩﹙功力好的人也許可以,但較費心思﹚。
王品華:
真實的生活經驗更能傳達想要傳達的思想與情感,至少我讀的時候,覺得那是作者的生活經驗,也會更親切與真實。如果採用第三人稱敘述,會少了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
張喬茵:
親身經歷較具實際看法,不會像瞎子摸象。真實的生活,彷彿能浮出流動的畫面、跟著文字的腳步,懂作者的心思……。改用第三人稱的敘事觀點,閱讀時,會有一種虛實感,無法真正明白作者的心思。
江晉佑:
用第一人稱來述說自己的年少心事,會令我感同身受,而情不自禁跟著作者的心情走;若用第三人稱來說別人的故事,恐怕只會激起同情心吧!
林泫丞:作者取材自生活經驗,就好像他親自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更加可信。若是以第三人稱來寫,說:「他……他……」好像只是說作者自己對他的認識,而不是那個人對我們說他自己的感受。
孟祥宸:
以<什麼「長」與什麼「獎」>這篇來說,取材自真實的生活經驗,會讓我跟著作者傷心、失落。如果用第三人稱敘述,文章好像會少了生動,而且有些地方便容易被以為是在嘲笑他人。
王喜文:
因為是真實的生活經驗,能更充分表達作者當時的感受,如:「突然想起當年……
使我的夢更甜」。若以第三人稱的方式敘述,又可站在每個人的立場來評論事件,同時表達自己對他們作法的感受。
張庭瑄:
如果讀來像是讀作者真實的生活經驗,讀的時候會更感興趣的想繼續讀完,對作品的印象也會更深刻。以第三人稱來寫,會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種陌生應該就是距離吧!
劉芯妤:
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更能透露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表現也較生動。如果改用第三人稱,感覺像是在揣測他人的心情,說服力似乎會減去一些。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